出门靠朋友,在家靠亲戚,中国人向来觉得,有了熟人好办事。再本着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节约心理”,总有人愿意和亲戚共事,与朋友创业,在困难时寻求熟人帮衬……
作为过来人就知道,当你看到熟人提供的便利时,也要看清背后的不便。
比如你可以跟外人提要求,但跟亲戚不好意思提;你在陌生人面前的理所应当,在熟人面前却是得寸进尺。于是,网上总有这样一句话:就算再穷也不要给亲戚打工。
01
给亲戚打工是什么感觉?
想象中,给亲戚打工无疑是走了一条捷径,赢在了职场起跑线,公司资源任由你调配,给出的建议也能在第一时间被采纳,总之都是特权。实际上,这些可能仅仅是错觉。
最近网上关于和亲戚打工的话题火了,大家最难理解的,还是关于亲戚之间的那些“理所当然”。你是亲戚,于是理所应当的多付出,少收获。
或者一言不合就搬出“要不是看在XX的面子上,早就把你赶出去了!”这样的狠话。
当然,也不排除当你选择一视同仁,亲戚眼里也开始觉得,怎么连亲人也没有特权,还斤斤计较。
看完评论区,发现大家都对给亲戚打工十分抗拒。总结起来就是,去过的都后悔了。
甚至还有人总结出,给亲戚打工结果就两种,要么对你很好可以每天混吃等死,要么把你当廉价劳动力,抓准你不敢跟他翻脸的心理。
任何一种,都对自己没多大好处。小鱼儿也深觉,很多时候我们依赖的“熟人理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短暂的。
02
“没有熟人,寸步难行”
从出生到长大,仿佛总有那么几个时刻,需要靠人脉办点事。“要买东西,还是找个熟悉的代购”“孩子填专业,让大姨家的儿子帮你参考一下”“找工作的话,以后还得靠你了大舅了”……不知什么时候,熟人好像已经是万能的了。
但很多人一定忽略了背后的弊端。本来一件很正常的事,找陌生人可以办完就走;但是你要是认识他,那就麻烦了。他开始不认为这是他该做的工作,而觉得自己在给你帮忙。
简简单单的事情,一让熟人帮忙就变得更加复杂。帮你办完,还要告诉你,在这事情上有多照顾你。
找生人办事,清清爽爽,别无瓜葛。反而是认识的人,他总会借机刁难一下。告诉你,以后要对他好一些,因为你会用得着他。这样的人,宰的恰恰是熟人。
当你以为没有熟人寸步难行的时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
03
请熟人办事,效率真的会更高吗?
不管是亲戚还是熟人,能帮忙自然能是好事。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本就该学会自己去面对。也许他们真的是本着为你好的心理,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样也许并不全是好事。
在熟人社会里,彰显的不是公平、正义,而是特权、超规则,甚至是一种炫耀:我有能力帮助别人办事,办按常规办不了的事情;我有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熟人,能够办所有的事情。
在人情社会,熟人办事,自然有优势。但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索取与付出。比如接受了帮助,发个小红包、请顿下午茶,哪怕说句“辛苦兄弟”,是有必要的。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谈感情比谈钱更让人焦虑。谈钱,还能有个明码标价;谈情感,一不留神就谈崩了。
所以不管是亲戚还是熟人,彼此都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大大方方谈钱,明明白白算账。
免费的东西,到头来你会发现,不仅不经用,还用不起;不仅用不起,更丧失了应有的边界感。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你们的关系成为一种绑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