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O2O的战局,已经烧到了新领域:手机数码。
那些开着直播等iPhone的人
4月24日的星期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许只是普通的工作日。对于主播小周而言不是,在两天之前,她就写满两张A4纸,做足“功课”。
小周,生于1995年,是3C数码领域小有名气的主播。往常,她的开播时间都在晚上,可是今天她提前通知粉丝,直播时间将改在上午10点。约莫10点15分,粉丝们已经在直播间“搬好小板凳”,开始了自发互动。
5分钟后,小周的一句“到了”,在直播间掀起了一阵小小的喧腾。
一转身的功夫,画框内,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好了3种配色的、早上刚刚发售的iPhone SE,“第一时间,我拿到了三种不同配色的iPhone。京东到家今早开卖,立即送货上门。”
“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值得买。”这几乎是“一声令下”,屏幕的那一头,留言快速滚动,人们争相“剁手”。借助于小周所推荐的即时快送服务,一小时之后,屏幕对面的网友就能换上新手机,足不出户。
在今天的中国,这是再普遍不过的故事:不知何时,“快”,成了这个时代消费生活的核心命题之一。某种意义上,以“加速的购物车”去概述中国人20多年来消费习惯似乎并不偏颇。一本反映中国消费史的书《购物凶猛》这样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一幕:“消费者们抢购、囤积商品势头之猛,实在匪夷所思。”
只是今天,人们对“效率”的出发点变了:不再为了囤满物质匮乏的“家”,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数码爱好者希望5G软硬件普及得更快,爱美之人希望潮流在ta所在的城市出现得更快。通过直播间里的介绍,人们得以更早地获取新鲜细致的消费指导;扭头进入电商平台,人们渴望货物更快、更安全地送到自己手里。
最好是:借助于技术与模式,将柜台里能获得服务体验,渗透到整个消费动作。
2019年双十一,天猫只花了不到两分钟销量便突破百亿。其中,手机数码、家用电器,是销售额排名前二的品类。一方面,电商渠道满足了人们对价格的要求;而另一面,传统的物流形式,尚达不到他们对于消费体验“着急的想象”。
那么,谁来“拯救”他们的消费理想?答案已经渐渐浮现:本地1小时O2O,是那个唯一的,能在一小时替你内解决焦虑的“人”。
O2O迎来新战火
2020年,1小时O2O本地场景继续升级。它不再止于“送肉送菜送餐”。像点外卖那样,买个手机送到家,成为了新的潮流。
不久之前的4月8日,除了线下卖场,华为最新的P40系列也在美团、京东到家这些平台首发。几天后,财经无忌捕捉到了今晨的一幕。这背后的细节是,昨晚,一条弹窗提醒所有用户:
在京东到家下单,一早发售的iPhone SE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安全送达。
疫情期间,出行受限。在这样的“机遇”中,包括美团点评、饿了么、京东到家在内的本地O2O平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从点餐到点生鲜,再到选购超市里的日用品,以即时配送的形式,1小时等货上门,这样的消费形式已被国人广泛接纳。
消费者的轻松,背后伴随着的是入局者的剑拔弩张,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领域持续鏖战,京东到家则快速收割超市、药店、花店等各类零售门店。中国细分市场这么多,总有未被满足的部分。“O2O可买万物”,新消费习惯的形成,也意味着战火烧向了更开阔的领域,平台在供给版块新一轮的“攻城略地”。
谁会是下一场的赢家?许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美团点评。毕竟,这家10岁的O2O平台,如今跻身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梯队,市值仅次于阿里腾讯。
美团当真能在每个版块都势如破竹吗?至少在手机数码版块,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强劲的入局者:京东到家。
实际上,京东到家已经覆盖了全国超700个县区市,合作门店近十万家,大有“领跑赛道”之势。
相比已经深入用户心智的超市零售业务,2019年末,京东到家悄然启动手机业务。并在这个月以两场“硬仗”宣誓实力:4月8日晚间,华为正式面向国内市场发布新旗舰P40系列,开售仅33分钟,京东到家合作的达达快送送达了首笔订单。4月17日上午10点,一加旗舰新机OnePlus 8 系列准时开售。而一加8的第一位用户,也在京东到家诞生。
数码赛道的黑马
业内高手如林,为什么京东到家一点都不“怵”,还能给友商送出“惊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经无忌选择了O2O行业的几个核心维度(货、运、配),解析那些领跑手机数码赛道所要具备的特质。果真:“魔鬼藏在细节中”。
第一点是“货”。
在O2O行业的理解范畴内,这里的“货”并非指仓储,而是对供给侧资源的培育与娴熟运用。
这是京东到家的优势领域。众所周知,京东到家的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被俗称为多媒体产品的数码配件起家。今天,京东仍是手机3C领域的电商“大哥”。并且作为一家坚持“不碰货”,专注于以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去服务各个商家合作伙伴的平台,京东到家与自己业务覆盖领域的头部、腰部乃至尾部合作商、品牌商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朋友圈”阵容强大。
这种对渠道的长期培育也体现在了数据上。根据官方披露,目前有106个城市完成了它手机数码业务的覆盖。除了京东系门店外,迪信通、易联讯达、苹果体验店、华为专卖店、青岛全宇等近90个商家,在京东到家上线了2000余个门店。
反观美团,这似乎并不是它的着力赛道。相关新闻如此叙述:“今年3月起,北京、上海、无锡三个城市数百家线下华为专卖店在美团开了店铺。‘现在只谈了几个城市,从技术角度,谈好后基本就都能做。’”
第二点是“运”。
“运”指的是运营。
平台运营这件事,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基于技术。作为覆盖了700个县区市,服务平台近10万门店,京东到家的数字化服务能力自不必多言。当回到手机数码这个垂直赛道的运营上,京东到家要讲的则是“数字资产价值”。京东到家多年间与零售商、品牌商的协同合作已经足以说明问题。无论是正在线下与电商的夹缝见上下求索的商家卖场,还是刚刚起步不久,身后还有一大片物联网生态链产品等着用户画像抢占智能生态的品牌们,共同的目标都是打通线上线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地O2O就是那个不动蛋糕,且让蛋糕更大更香甜的“秘笈”。
此外,多年京东电商在手机数码领域的精耕细作,以巨大的交易量,沉淀了海量用户与行业数据。以这些“数字资产”为土壤,京东到家也可以做一做文章。
第三点,是“配”。即配送能力。
当你叫人送一只新手机给你,你想象中的他是什么样的?
不论你怎么回答,你的答案中一定有这样的形象锁定:办事稳妥、上路安全。
这个小问题的答案,甚至可以落到了中国O2O配送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本地O2O“配送革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如果说,O2O配送前半场的满足的是爸爸妈妈们的版块(餐饮为主);那么,他们下一代的消费,那些略略高于“日用”、更加精细的版块,则是下半场的主题。
当复杂的消费场景亟需覆盖,对“即时配送”提出的要求已经不同往日。
在配送上,京东到家合作的平台是自家集团旗下的达达快送(京东到家与达达快送都来自达达集团)。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达达快送的“光谱”,就会发现,它所涵盖的面异常丰富:不仅仅有“吃”,它包含了大量京东到家、沃尔玛、永辉等商家的超市订单,还有比例颇高的鲜花蛋糕、医药健康订单。
不同的发展路径,构成了不同的消费标签:京东到家的标签是广义的“购物”。
据悉,达达快送推出的“信用骑士”力保配送安全,是业内首家定位高价值货物快送的服务,已经收获了一定的口碑。“金风玉露一相逢”,手机数码这个高价版块,或许就是京东到家、达达快送二者所擅的交叉点。
新消费习惯打捞老“极客”
O2O向前,入局者的胜负手,不仅仅在于在C端的刀光剑影,更在于在B端的洞察人心。
秋明山上行人稀。人声鼎沸的数码卖场人影落寞,在电商时代到来之后,挣钱只靠修修旧手机。
这背后最大的痛点是,数码产品往往价格很透明。去除信息不对称,大部分人更愿意上网买,那里有价格优势。线下卖场即便新货好货济济一堂,不过也是“试用装”。不信,你问问蒂姆·库克他老人家。
直到今晨,这样新闻的出现:4月24日,新款iPhone SE正式开售,下单15分钟后,一位上海的潘女士已经收到了在京东到家以O2O方式购买的手机。她和达达骑士的合影出现在了虎嗅的微博上。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一小时内原价拿到最新款的苹果SE。这看起来有点魔幻,但这就是如今本地O2O赋予用户生活的“加速”。
上海潘女士与达达配送员合照
库克和线下卖场的伙计们,听着听着,都露出了含泪的微笑。
对于数码产品的一线消费者而言,数码玩的就是个新潮。美团、京东到家等“即时配送”服务,不在于解决价格差问题,却可以让数码卖场的“老极客”们发挥效率优势。他们有现货、懂现货,离消费者更近;而且这一次,和在网上挂上孤零零的网店情形不同,他们进入的是有活力的消费网络。
这么一来,线下店就被盘活了——这是O2O行业引领商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隅。
此外,本地O2O的渗透,也能让卖家更“聪明”。
O2O的运转,带来的一个结果,是网络化,或者叫网格化销售关系的形成:商家会知道隔壁中学生最想要的外设;会知道附近写字楼的主播在等他的新手机到货;会搞懂万元级笔记本里,哪个型号最好卖。他们是互通的。
这有助于商家优化自己的仓储结构,甚至形成有针对性的产品矩阵。如同一位烧烤匠人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大腰子是小区里炙手可热的产品,这背后对烧烤行业乃至于猪肉产业链,能够形成产生强烈的信心提振。这种由神经末梢向上的赋能,更是“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京东到家等O2O服务商在做的。
早年,京东以次日达的高效配送+自营品质,打下了江山;如今,达达集团旗下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的双剑合璧,又将以O2O的方式带领手机行业走向何处?
熟悉的赛道,崭新的朋友,它还会再次带来惊喜吗?也许——就在不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9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