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年龄估计为138亿年,地球或形成于45亿年前,智人是经过40万年慢慢进化而来,而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发现最早的农耕文化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类就开始了在这广袤大地上的无尽探索。那人类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驱使着人类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今人类的足迹几乎已经遍布了整个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种子依然在人类中滋养,孕育。探索永不停息。
上几期,我们介绍了目前被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的5个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鸟神星,阋神星,妊神星。这一期我们来看看候补的矮行星 - 赛德娜(Sedna)。如果您对于太阳系星体的划分还不太清楚,请参照 「专题」你所不知道的星体——太阳系星体的划分
赛德娜(Sedna)
赛德娜是一颗外海王星天体,她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天然天体之一,截至2020年,它目前位置距离太阳约85个天文单位, 一个天文单位(AU)代表的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太阳系最外层行星-海王星的三倍。赛德娜还没有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承认为矮行星,但它满足了矮行星的所有要求。
赛德娜-Courtesy NASA/JPL-Caltech
图片版权(Courtesy NASA/JPL-Caltech.)
命名:赛德娜是以因纽特(Inuit)神话中的海洋女神Sedna来命名,据说她生活在极地最深的海洋中,赛德娜和她一样,是太阳系中最遥远和最寒冷的星体之一。发现者布朗( Michael Brown)还建议,此后发现类赛德娜的星体都以极地地区的神灵来命名。
数据:赛德娜的半径约为530±50公里,是地球的1/13。 如果把地球比作篮球,那么赛德娜就和玻璃弹珠一样大。赛德娜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484个天文单位(AU)。 一个天文单位(AU)代表的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它与太阳的最大距离(远日点)约为892天文单位,最近距离(近日点)约为76天文单位。阳光到达赛德娜的远日点大约需要5.41光日(light-day)。赛德娜也是太阳系中已知近日点第二远的天体(第一为2012 VP113,近日点距离太阳80个天文单位)。赛德娜有一个岩石核心,其上可能存在着液态的水。在星球表面则是一层混合甲烷,氮冰,甲醇和托林的“雪”。赛德娜在近日点时表面温度低达-237.2摄氏度。即使天体表面的甲烷或氮冰因紫外线升华也无法逃逸出星球,很快会凝结并“降雪”到星球表面。这一过程和冥王星以及许多柯伊伯带上的其他矮行星相似。
赛德娜
图片版权(Courtesy NASA/JPL-Caltech.)
时间:赛德娜被天文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最外层空间奥尔特云中的天体,因此它的远日点非常远,大约11,400个地球年它才会完成一个轨道运行。它的自转周期为10小时。赛德娜有着较高的轨道倾角,它公转轨道平面与其他行星的黄道面呈至少11.93度的夹角。
赛德娜轨道
图片版权(By Tomruen - Own work, From Wiki,CC BY-SA 4.0)
探索:虽然赛德娜被许多天文学家认为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太阳系天体,然而目前人类对于赛德娜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世界各地地面望远镜的观测和NASA的哈勃天文望远镜。
好了,对于赛德娜的星球属性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滋养我们基因中的“好奇”,使我们的脚印踏遍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地方。请关注我们。
#宇宙# #太阳系# #矮行星# #奥尔特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