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爱交朋友,人多了,就显得种类繁多!没事喝茶、侃大山,总有人群中叫嚣:人生啊,就在于折腾!凡是这种论调的人,要么是成功者,要么就是真的坏!
人生的意义真的是折腾吗?看似引导大家不要安于现状,勇于尝试和进取!但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不同,道路也不同。有好好的大路不走,非要去走一条旁人不走的路,为了折腾而折腾就不可取了!
比如你是学医的,勇于钻研医学,大胆创新,这是好事。但你非要想着成为文坛领袖?这折腾的有点大了!
比如你是老师,创造学习方法,打破思想禁锢,这是好事,但你非想成为网红?这折腾的也有点出了天际!
当然,万事无绝对,总有那么几个天赋异禀之辈,跨行真的成就非凡,但这个真的是个案,不能当作教案传递给普罗大众。毕竟撕肉喂鹰的不止一个和尚,但被人放到神台的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其他的都成了飞禽的口粮!
今天跟大家说说一个曾经的相声大咖,其当时的地位有点像如今的郭德纲,随不至于代表相声,但在相声的领域里,拥有难得的一抹重彩!他就是牛群!
一个过于热衷于跨界折腾的相声演员!当然如果他成功了,他有可能就是中国的里根,一个演而优则仕的政界之星,可惜,过于业余的执政水平最终铩羽而归,归来江湖已经不是原来的江湖!
1949年,牛群出生在天津,从小聪明活泼,不安分是父母朋友给他的标签,而这个标签也跟着他度过了波折的一生;
1968年,牛群跟随鞠姓老人学习快板,天资聪颖的他很快就能自如表演;
1970年,牛群在部队通过表演快板获奖,自此进入曲艺界,随后他被调入北京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在此期间拜了刘学智为师,为了更好的研究相声,在刘学智的推荐下拜师常宝华,成为常宝华的大弟子,从此师出名门有了门户。
1988年,牛群在电视剧《那五》的拍摄中认识了冯巩,两人相谈甚欢,但是当时冯巩已经有了搭档刘伟,在相声界换搭档就像与媳妇离婚一样是大忌,当冯巩将这件事告诉师傅马季的时候,马季开始也是不同意的,随后在冯巩多次劝说下, 马季答应冯巩与牛群去尝试,而此时刘伟也做出去澳洲定居的决定,牛群与冯巩能做搭档,其实冯巩的压力更大些。
1988年,冯巩与牛群两人首次合作的《小偷公司》在春晚大获成功,随后《点子公司》《教子有方》《无从适从》等等一个个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那时候的牛群与冯巩是春晚的常客,也是观众眼中的红人,他们的相声结合当下的热点,比如《教子有方》中,他们就将对给孩子的教育融入到段子中,让观众在欢笑中引发思考,这一点与郭德纲的相声如出一辙。
但是牛群本身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在牛群与冯巩十年搭档期间,牛群将不安分表现到了极致,走红后,牛群的思想开始活络起来,一天他找到冯巩说“我不说相声了,我要去经商”冯巩答应了,并且与他约定如果半年没有创出名声,就回来继续说相声,结果没有经商天赋的牛群,亏得一塌糊涂后回来找冯巩,继续说相声。
可是不久,牛群又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办杂志,并且接受了一个叫《名人》的杂志社,就这牛群再次丢下冯巩去创业了,但是这一次比第一次更惨,他亏损了12万,当时的12万放到现在估计得上千万之多,无奈之下,牛群再次找冯巩搭档说相声,其实当时冯巩的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毕竟连续两次被放弃,放谁身上都难以接受,可是多年的哥们情谊,冯巩还是答应了,随后冯巩与牛群再次登上春晚舞台。
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2000年,牛群做了一个蒙城的牛肉干的广告,引发巨大的反响,当时有媒体说牛群将出任蒙城副县长,而他的搭档冯巩第三次被抛弃,据说当时冯巩也劝过牛群不要去做什么县长,说他并不合适,然而就像牛群说的,谁劝也没有用,就这样冯巩的搭档由牛群换成了郭冬临,并且开创了相声剧模式,竹板这么一打,打出了一片天地。
跨界的牛群仕途并不是一帆风水,没有学过经济管理的他,怎么能达到目的怎么来,为了方便募捐,他成了学校的法人,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蒙城寻求发展,然而现实是残酷的,2005年,牛群在被供应商的追逃中,喊着眼泪离开了蒙城。
回到北京后,常宝林将其除名,为了自证清白,他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包括遗体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
这时,老牛的根据地也出现了危机,离婚出现在牛群与冯巩冲击春晚的前夕,多少有些影响,然而更多原因是离开舞台多年的牛群,在形体表演上僵硬,说到底表演退步了,这才是根本原因,而牛群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在这一次失败后,他没有再去找冯巩搭档,毕竟这些年冯巩已经帮助了他太多了,母亲去世的时候也是冯巩第一个去吊唁,对此牛群说“我这辈子下跪磕头就是给我爸妈,完了我就给冯巩磕了个头”。
由此可见,两个人深厚的友谊,而冯巩与牛群不再合作,很多的可能是为了保持这份纯洁的友情。
老王当年很喜欢牛群冯巩的相声,就如同喜欢现在的郭胖子一样!希望他们都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出各自的光~
老牛不如去德云社,跟着老郭,没准老树真能发新芽呢!大家说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