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以科技的角度看日本:一个低调到可怕的国度

以科技的角度看日本:一个低调到可怕的国度

近些年来,谈及日本,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下意识的浮现出两个名词:发达与落寞。那个曾以高科技著称的日本似乎在二十年间跌落神坛,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15年,《 汤森路透》曾做了一篇报道,发布了新的一年里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这篇报道中,日本首次在企业创新方面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合作伙伴,《汤森路透》的权威性可见一斑。从这份报告中我们能得出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美国和日本,瓜分了全球八成以上的高新技术。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当时国家知识产权中心还专门就此出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不要被日本表面的低迷现象给骗了!在国内媒体的宣传中,日本‘失去了二十年’,经济倒退,创新能力丧失……但就在我们唱衰日本的同时,他们正在为‘未来投资’!”

……“经济实力的比拼,从来不在GDP。而是在而是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力,从这一点上,中国的骄傲来得越早,未来会摔得越重。”

日本的科技产业,究竟几何?

从美国打压,房地产泡沫里涅槃的日本科技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崩溃,满目疮痍。为了让国家重回正轨,日本采用了一种德国管理模式的变体——“东亚经济”,得益于从明治维新便形成的权威主义政府,外加当时日本最强一批人的努力,两种作用下,日本自二战后到 1973 年实现了每年 8% 以上的增速,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截止1980年,日本人均收入是美国人的1.45倍,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日企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

这样的发展速度让美国人很不爽,他们认为日本在对外贸易中占了不少美国人的便宜。二者开始了长达近三十年的摩擦,从纺织业到汽车,从钢铁到彩电。最著名的当属“东芝制裁案”,心惊胆战的日本方面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

由于出口受挫,经济大幅受挫。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连续五次将降息,大量银行放水放出来的蠢蠢欲动。大家将目光放在了房市,一时间日本房价犹如坐了火箭般不断狂飙。到了1988年,日本房价涨幅超过65%,甚至有传言说:“卖掉皇宫下边的那块地,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大”。

然而这样的经济体系犹如泡沫,一戳就破。很快政府承担不住大量的放款,将利率从2.5%提升到6%。这项举动对于日本经济是毁灭性的,楼市被切断了货币供应,瞬间崩盘。股市也受到波及,在1990年到1992短短三年间,跌价近五成。上百万亿日元的资金被蒸发。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大量银行和企业破产倒闭,实体制造业同样未能幸免于难,仅仅在 1991这一年间 ,日本一年内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倒闭了上万家企业,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大萧条时期。可怜的日本青年从“昭和男儿”沦为了“平成废宅”,整个国家进入了低迷状态。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日本科技企业在大众市场衰退,但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领域里的话语权却在不断提升。很多学者都在质疑人怀疑日本企业是否还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但实际上,日本在不被世人看好的这二十年中,日本科技产业正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改变和创新,日本科技的真正力量

2013年,在麦肯锡发布研究期刊中,罗列了十二项在未来能够改变商业,影响全球经济新兴技术,这十二项技术分别是:

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智能机器人,能源存储技术、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可回收利用的新型能源和3D打印。

而这十二项技术中心,日本已经六项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和次时代材料技术等;在其他领域也位居世界前列。以现在很火的大数据为例,国际上有一套关于云网络服务的全球安全标准,而这个标准正是日本的NEC,KDDI和富士通等企业在2014年制定的。日本也是全球范围内,云计算技术与云应用环境的最为成熟的国家。可能有人会问,作为互联网大国的中国呢?很不幸,即便是国内目前在云计算方面走在最前沿的阿里巴巴曾表示:还差得远。



这样的成就得益于日本对于技术研发的高指标和高投入,截止目前,日本有四个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成绩

  •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 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 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
  • 高达80%的专利授权率

由此可见日本在科技上的重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的各行各业都能看到日本产品的影子。上到航天工业所需到的超精密机床,下到普普通通的一支圆珠笔芯,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丰田、索尼、佳能、日立这些日企。日本人对于科技的认知不是简单的去修建一个工厂,而是拥有一套完整的工业链,再制定一套严谨规章制度,最后拿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些前提条件就如同一座坚实的地基,保证了诸多日企能够独步于天下。

其实这么多年,在萧条的经济背景板下,日本在不断的“刷榜”:D-Wave量子计算机是由当时在日本NEC研究所任职的蔡兆申和中村泰信,于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实现;夏普、JDI(JapanDisplay)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智能手机中的关键部件,几乎全部来自于日本;蓄能领域,风靡一时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是由松下提供的,松下还与特斯拉合资在北美建设一座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超级工厂;三菱电机发明了可涂沫式电池,这是一种只要将其涂到墙上便可以发电的超新材料;日本的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各个国家的生产流水线上,日本在全球产业机器人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50%……

日本人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他们在吃过亏后,开始韬光养晦,低调发展自身。



二十一世纪初,日本曾说:要在五十年内拿三十个诺贝尔奖。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拿到了19个,平均一年一个。

无论国人是怎么看待日本的,作为血海深仇的世仇也好,新时代的合作伙伴也罢。我们能从日本身上,学到太多太多,它是一个必须相当重视的存在。

毕竟,我们在日本身上吃过的亏,还少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54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