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副中心城市绿心全速绿化,万亩“东方绿星”年底景观初具

副中心城市绿心全速绿化,万亩“东方绿星”年底景观初具

向北眺望,一水之隔就是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放眼往南,是望不到头的万亩城市绿心,“东方绿星”正在全速绿化。站在“千年守望林”最高处的文昌轩,凉风习习。这一派风光,恰如文昌轩上的一幅楹联:“万木拱翠拥袖底,千年守望泛心头”。

36.5公顷的“千年守望林”,面积与石景山游乐园相当。在副中心启动建设之后,“千年守望林”是最早建设完成的一片具有标志性森林。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副院长、总设计师夏成钢介绍,守望林最初准备做成一大片湿地,后来按照“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指导理念,变水为林,并从中国传统村落和城市营建中找到灵感,将“祖林”“社林”等演化为“千年守望林”。

传统理念之中透着诸多新意。完全按传统做法是要种一片松柏林,而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则是常绿树和落叶树三七混搭的景观林,季相变化明显,还饱含着欣欣向荣的气息。守望林里,2.5公里的漫步道和1公里的慢跑系统绵延其间,游人置身林间,感受到的是一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之感。

“林子也不是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而是土生土长的积淀。”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夏成钢说,这棵树是从1公里外的潞城镇召里村搬迁而来的——村子拆迁大树仍在,也就把村民的乡愁留住了。像这样从村里搬来落户的大槐树、榆树、臭椿、香椿等乡土树,守望林里有30多棵。

“千年守望林”再往南,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城市绿心,是副中心生态城市最核心的部分。“建一座城市,首先建一片森林,用生态划分城市格局,这是对以往城市建设模式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表示。

沿着蜿蜒的青砖步道前行,道路两旁绿意葱茏,每隔几十米远还能看见成片的花丛。城市绿心专班干部运向杰说,这里就是万亩“大绿心”中的“小绿心”,占地约300亩,位于“大绿心”东侧。“小绿心”所在的这片土地上,过去是100多家企业的厂房,拆迁腾退之后,自去年先行启动建设,如今已基本建成。9000多棵乔灌木在这里扎根,彻底“美颜”不说,还为鸟类虫类营造出一大片适合生活的近自然生态环境。

“大绿心”如今也正在马力全开建设。按照“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绿心绿化面积将过万亩,其中新增永久绿地8400亩,并同步实施“留白增绿”1700亩临时绿化。北投集团绿心项目部经理魏国介绍,其中的“一核”即是生态保育核,总面积就达1200亩,如同一颗镶嵌在大运河畔的巨型五角星。

城市绿心之所以叫“东方绿星”,是因为过去这里是1984年投产的东方化工厂,是改革开放后北京产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13个巨型球罐曾是一处重要地标。此后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东方化工厂在2012年彻底停产。

昔日化工厂将变城市绿心,就是要采取植物种植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外围通过植物进行隔离,同时将保留东方化工厂门区、道路和地基,未来将建成一处老工业遗址回归自然的动植物乐园。

“两环”紧贴着“一核”,即星型健身步道环和24节气环。5.5公里长的星型健身步道环,由一条8米宽的骑行道和一条3米宽的健康步道组成,沿线还将密植6排、共6000棵大树,建成后将是一条彩叶林荫大道。

24节气环则为绿心注入浓浓的文化味儿。星型健身步道两侧将按照传统的24节气布置24个节点,每个节点选取一种代表当季物候的节气树,如香椿、榆树、山桃、玉兰等,辅以节气主题的景观小品、文化标识等,营造出“春牛寻香”“甘雨涵清”“草木惊蛰”“春分燕来”等24个景观林窗,让人们可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

“三带”将形成六环路景观带、大运河景观带、运河故道景观带。“五片区”即为体育区、雨洪区、科普区、文化区、市民区,其中文化区将配建北京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等三大公共文化设施。

据了解,目前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标段已全部进场,计划今年底初见成效,2020年底建成。很快,市民就能在这万亩绿色空间里感受到鸟语花香,享受到更多绿色福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5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