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不自信?可能和你的引导方式有关,家长需要知道

孩子不自信?可能和你的引导方式有关,家长需要知道

文/乐乐妈(本文是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和分享)

昨天我们去表姐家吃饭,聊起最近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表姐的孩子晶晶今年五年级,最近的考试又得了第一名,我们都给孩子竖起了大拇指,夸赞晶晶是个学霸。我问了一句,那在班里也是做班干部吧?表姐说,没有,她不敢,像这种表现自我的活动她都不参加,不过以她的性格,应该也做不好。然后表姐又对着晶晶说,你不要这么不自信,大胆一点,有什么好怕的呢。这个时候,晶晶原本低下的头垂得更低了。

按理说,晶晶成绩这么优异,应该是个自信的孩子,但为什么却这么没有自信呢?其实在很多的家庭里,这样的情况不少见。很多家长也很疑惑,应该怎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孩子为什么没有自信

1,父母的负面评价

没有自信的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源自于家庭的沟通方式。中国人崇尚“谦虚”“中庸”,“自夸”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骄傲,常常吝啬自己的表扬,不管孩子表现得多好,都不愿意给予更多的赞美。“就这么点小成就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你才考了第三,要向考了第一的同学看齐”家长经常把这些话语挂在嘴边,有些家长甚至会说“你为什么这么笨呢”“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有些家长盲目比较,“看谁谁谁比你好,你为什么不行”。孩子长期在这种负面的评价,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我不好”“我不行”,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害怕自己做不好,或者担心别人会觉得不好。

2,缺乏成功的体验

成就感的体验是一个人自信的原动力,但如果一件事情他接二连三都做不好,他就会认为自己天生做不好。比如现在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报“奥数班”,这种难度较高的题型对于思维能力一般的孩子来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屡次受挫后,不仅对思维提高没有帮助,反而更打击孩子,从而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数学的,严重的甚至导致厌学。

3,自身的不足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自身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比如身高,外貌,或者一些生理的缺陷等。这些天生的不足,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有些孩子会特别在意,这些不足被放大后,就更加自卑了。

二、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

虽然每个人都有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优点,客观的告诉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有些孩子爱说话,可以培养他的演讲能力,有些孩子比较安静,可以培养他学会做手工。让他明白,虽然他很平凡,但他也很优秀。

2,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首先要先“体验”。实践才能出真知,鼓励孩子去尝试,如果受到挫折,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做的更好,如果事情本身目标太大,那么可以把目标缩小,逐步达成。比如,孩子不敢上台表演,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先给家人表演,再在朋友面前表演,当孩子感觉在别人面前表演并不难,他才会更勇敢的在更多的人面前展现自己。

3,引导孩子正视失败

很多孩子面对打击后,容易退缩,继而影响自己的认知。比如很多的女孩子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其实有很多的数学家都是女性。家长要引导孩子,困难总是暂时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克服和突破。

4,宽容对待孩子的错误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严厉批评,这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当孩子犯小错时,可以和孩子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

5,积极评价,正面鼓励

家长要信任孩子,相信他能把事情做好,家长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底气。同时,不要保留你对孩子的赞美,可以多和孩子说“你做的非常好”“我相信你”“我为你骄傲”。多一点正面评价和鼓励,孩子就会对自己形成积极暗示,他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就会更加勇敢和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510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