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同样是北伐,为何韩信一次就成功,而诸葛亮五次都失败了?

同样是北伐,为何韩信一次就成功,而诸葛亮五次都失败了?

诸葛亮与韩信,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又尽心辅佐刘婵,可谓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唯一遗憾的是五次北伐均以失败而告终,而韩信在刘邦封为汉中王之后,便使出暗渡陈仓的好计谋,势如破竹,一举就攻入关中,最后逼得项羽自刎,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

对比诸葛亮与韩信两人的北伐,结果显而易见,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像大家说的,诸葛亮强在搞内政、搞后勤,不会用兵吗?笔者认为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在于: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天下形势

这里的天时,并不是指自然气候条件,而是当时的形势。

众所周知,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秦朝刚刚被灭,当时天下一片大乱,虽说明面上项羽已进行了看似公平的分封,但事实上各个诸侯谁都不甘愿屈服谁,他们都想趁着这个混乱的世道称霸,所以此时天下人的心是不定不齐的。

而此时占据关中的三位诸侯,均是投降项羽的秦朝大将,秦朝本是因为昏庸暴虐才覆灭的,试问关中老百姓还会安心被旧朝朝臣统治吗?所以,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后,便迅速地攻取了关中之地。当时的“天下共主”项羽在干嘛?在齐地教训不满项羽的分封的田荣,这两利无一弊的天时,韩信不正是都占据了吗?

反观诸葛亮进行北伐时,天下已是三足鼎立之势,三国的统治者都进行了一系列安民心的改革治理,老百姓安居乐业,对统治自己的政权并无反叛之心,因此当时的天下,并没有出现出一方作乱天下乱的条件。试问下,诸葛亮在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如何掀得起波浪?

地利—古汉水

我们常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当年韩信进行北伐时,粮草、人员等能够快速运到前线,得益于秦蜀之间的古汉水这个有利条件,后勤问题解决了,士兵们才有力气才有意志冲锋陷阵。

但到了三国时期,这条古汉水却成了诸葛亮北伐的阻碍,因为在公元前156年,武都大地震,导致古汉水改道,不再连接汉中盆地与关中平原。水运的失去,加大了运输的成本,大量的粮草被消耗在行军路上,所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有好几次是因为粮草不足而被迫退兵的。

人和—综合实力

战争,拼的实力。

对于韩信而言,当时的汉中、四川盘地在萧何的运筹帷幄之下,军民同心、粮草充足,对比之下,关中由于连年的战争,特别是被项羽火烧几个月的咸阳更没有了秦时的辉煌,一个小小的关中盘地还被分成了三个诸侯政权,试问再有雄心的君主在如此小的地盘的条件下,如何造出多少人马?种出多少粮食?

相比之下,诸葛亮面对的是曹魏是什么实力?曹魏面积397万平方公里,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而蜀汉只有区区一个益州,而且曹魏占据是中原、关中核心地区;曹魏总人口1300万,蜀汉仅仅400万,如果按古代1/20的军民比例来算,曹魏多少人马?诸葛亮手上又有多少人马?

所以,韩信打的是实力不济又不齐心的诸侯,而诸葛亮面对的是君臣上下一心、实力是自己好几倍的集权国家,一个踢泥墙,一个踢钢板,结果已经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韩信能北伐成功,而诸葛亮不行,并不是个人的实力不济,而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造成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所在政权综合实力的不同导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46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