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吉尔吉斯斯坦中亚的明珠

吉尔吉斯斯坦中亚的明珠

上期介绍了关于哈萨克斯坦的美食

这期介绍中亚的明珠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全称“吉尔吉斯共和国”,通称“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的一个内陆国。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首都为比什凯克市。该国有80多个民族,该国主体民族吉尔吉斯族占68.3%,其他的民族还有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农产品加工是工业化经济的重要部分,有丰富的矿藏,但缺乏石油等。吉尔吉斯人均水资源居全球前列。这里可以在托克马克古代突厥遗址观看千年古塔——布兰那塔,曾作为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可观看伊塞克湖。相比于邻国乌兹别克斯坦众多的人文景观,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风光更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冷峻高耸的雪山,还是温暖静谧的热海,都足以让人对这片土地产生深深的眷恋。

天山和纳伦河恰如其分地将这个山地国家分割成南北两半,从北至南为这个国家绘上截然不同的色调:北部是高冷的天青色,有着连绵的雪山、俄化的城市、世俗的人民;南部是热情的橘红色,有着昏黄的河谷、传统的农村、保守的信徒。苏联把去吉尔吉斯斯坦度假当作一项劳动者福利,沿着伊塞克湖修建了不少疗养院,让吉尔吉斯斯坦拥有了相当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徒步、露营、骑马都是这个国家经典的旅游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抱着对异域风情的向往来到吉尔吉斯斯坦,现实的反差一定会让你感到遗憾,同时又引起你的好奇: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的大街小巷到处是长着黑发黑瞳的黄种人面孔,几乎与中国人无异。吉尔吉斯这个民族和中国渊源深厚,在中亚各民族中,吉尔吉斯人也是长相上最接近东亚人的民族。

在中亚国家里,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失败的另类。十多年前这里爆发过中亚最激进的颜色革命,人民成功赶走了苏联时代的独裁者, 但换来的是一个同样低效又不稳定的政府,让这个国家深陷经济低迷的陷阱。如今走在比什凯克的大街上,看到一栋栋比这个独立国家的年纪还大的前苏联建筑时,你一定也能体会这个国家国民的无奈和坦然。在南部边境,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土争端已经造成多次居民间的流血冲突,在安集延事件中两国几乎陈兵边境。现在民族矛盾和局势已经相对缓和,但在一个对未来依然充满迷茫的国家, 保守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必将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前往南部地区旅行时,警惕也是必要的。

【吉尔吉斯的历史】

“吉尔吉斯”一名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生活于叶尼塞河流域的坚昆、鬲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契骨,隋唐时期的黠戛斯,这些名字都是Kyrgyz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汉语音译。这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渔猎、 游牧民族。

西汉武帝时期,李陵在汉匈战争中被匈奴大军击败后投降匈奴,被分封为右校王到叶尼塞河流域管理坚昆部落。到了唐朝太宗时期, 黠戛斯部落酋长带领使团到长安朝贡,为了和唐朝皇室攀上亲戚, 就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和唐朝皇族是陇西李氏的同宗。唐朝晚期, 漠北草原的霸主回鹘汗国衰微,内乱频仍,黠戛斯人在回鹘内奸的带领下袭击回鹘汗国的牙帐,灭亡了回鹘汗国。但胜利的黠戛斯人并未在漠北建立像匈奴 、突厥、回鹘那样强大有影响力的汗国,可能是因为长期生活于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千百年来都处于文明程度较低的状态,不能团结同化瓦解后的漠北各个部落。大约在契丹兴起以后,黠戛斯人大部分都主动把漠北拱手让给辽国,自己回到叶尼塞河继续过游牧生活。

12世纪蒙古人征服吉尔吉斯人生活的叶尼塞河流域以后,吉尔吉斯诸部成为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后裔的封地。元朝灭亡以后,忽必烈的后裔北遁漠北,阿里不哥的后裔联合瓦剌(卫拉特蒙古)诸部去与忽必烈的后裔争夺汗位,这又导致瓦剌人的势力坐大,吉尔吉斯人便又成为瓦剌人的属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世纪,蒙古高原东部由黄金家族(成吉思汗所在的孛儿只斤氏) 统治的正统的蒙古(即明代的鞑靼)复兴,向西部非正统的瓦剌人进攻,导致包括吉尔吉斯人在内的很多部落西迁、南迁到北疆、中亚从天山到伊塞克湖一带,这是吉尔吉斯人大举从故乡叶尼塞河迁徙到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开始。

到了叶尔羌汗国时代,吉尔吉斯人大部分被叶尔羌汗国统治。从叶尔羌汗国中期开始,来自乌兹别克汗国的纳克什班迪教团在汗国内迅速形成势力,在叶尔羌汗国又分裂为白山派和黑山派两部内斗不休。吉尔吉斯人大多支持黑山派,但白山派却在这场宗派内斗中胜出。于是在今天新疆的吉尔吉斯人为避免宗教迫害,大批又迁徙到楚河伊塞克湖地区,导致这一带成为吉尔吉斯人主要的聚居地。

吉尔吉斯人虽然从16世纪以来陆续迁徙到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地 方,但他们从来没有独立建国,先后被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羁縻统治。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大部分归顺清朝,少部分臣服于浩罕汗国,清朝虽名义上把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纳入版图,但在此 地,浩罕人经常制造事端,清廷的统治一直没有稳固。19世纪,俄罗斯帝国逐渐蚕食中亚,在《勘分西北界约记》中,这里被划入俄罗斯的版图。浩罕汗国灭亡后,吉尔吉斯人大部分成为俄罗斯的属民。因为俄罗斯人错把哈萨克人讹称为吉尔吉斯人,为了区别便把更带有黄种人特征的真正的吉尔吉斯人称为黑吉尔吉斯人。

苏联建立以后,这里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解体以后独立为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签证】

吉尔吉斯斯坦拟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启用电子签证系统,中国公民可登录www.evisa.e-gov.kg网站申请赴吉旅游或商务签证。申请人须填写个人及旅行相关信息,上传电子相片和旅行证件资料页,使用visa/mastercard在线支付签证费用,无须事先申请返签。电子签证审核时间为3个工作日,如未通过审查,签证费用不予退还。电子签证有效期最长90天,入境后不得延期,入出境口岸仅限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奥什国际机场及吉哈(萨克斯坦)边境Ak-JO1口岸。同时,申请人仍可通过传统方式向吉驻华使馆申请赴吉签证。

【语言】

吉尔吉斯语,俄语

【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这座城市历史不长,在一千年前,楚河流域一带的政治中心都是托克马克附近的碎叶和八剌沙衮,几经辗转才来到这里。看看这座城市凋零的苏式建筑,你就能知道,这座城市最早的开端也是在俄国人到来的时候。在苏联时代,这座充满酸马奶味的城市曾以在此出生的红军名将米哈伊尔·伏龙芝(Mikhail Frunze)的名字命名,因为卫国战争和后来核战争的危机,大量工业向中亚这个社会主义的大后方转移,也为这个群山包裹的国家北部带来了工业化、世俗化的希望。几十年的积累,让这座城市焕然一新。如今,纪念卫国战争的长明火已经随着红色帝国的瓦解熄灭,徒留下几十年工业化的残破躯壳。“伏龙芝市”再次改回了具有游牧气质的“比什凯克”这个名字,虽愈发老旧,但俄式城市的痕迹依然无法彻底抹去。这座城市充满萧条破败的景象,从市中心走出不到两公里就能看到中国边商十年前用集装箱改造的简陋住宅,昭示着郁金香革命前夕商业贸易的繁荣。来到这座城市,可能会让你更加理解俄国对中亚文化的影响和中亚民主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如果是在夏季,一定不要忘记品尝街边卖的酸马奶,这可是比什凯克的文化名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什凯克景点】

阿拉图广场

阿拉图是位于比什凯克南部的一片大山,属于天山山脉的一部分, 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城市的中心广场就以这座圣山命名,是吉尔吉斯斯坦像天安门广场一样的政治中心。充满暴力美学的苏式建筑让这里成为绝佳的拍摄点。夏季,广场上的花坛非常漂亮,花坛的后面屹立着吉尔吉斯文化名人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雕像。花坛对面是巨大的吉尔吉斯斯坦国旗,大约每两小时就有国旗班的战士换岗。国旗旁边是高大的玛纳斯凯旋雕像,玛纳斯是吉尔吉斯民族史诗上的英雄人物,是这个游牧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言人。

地址:Chuy Avenue 114, Bishkek

开放时间:全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家历史博物馆

在阿拉图广场玛纳斯雕像后面就是巨大美观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也是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馆。从博物馆背后的巨大列宁雕像可知这座博物馆原本是作为列宁博物馆,其中收藏了很多游牧塞种人的黄金制品。截至2019年5月,博物馆仍在闭馆装修中,重新开放时间未定,计划前往参观的旅行者请提前确认。

地址:Chuy Ave, Bishkek(阿拉图广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9:00-18: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博维公园

这座位于阿拉图广场东侧的公园也是比什凯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园里绿树成荫,花坛里放置有很多现代派的艺术石刻,展现了这座城市文艺的一面。在正对列宁雕像的那一侧有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雕像,公园另一侧还有吉尔吉斯著名女英雄库尔曼江·达特卡的纪念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伏龙芝博物馆

伏龙芝博物馆是苏联红军名将伏龙芝的故居,是一座茅草搭建起来的房子,外观非常朴素,彰显着革命者的艰苦干练。比什凯克在十月革命以后也因为从这间茅庐走出的名将更名为“伏龙芝”,因此这座红色岁月的记忆一定不容错过。

地址:Frunze Street 364, Bishkek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2:00-17: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

杜博维公园的往东400米,在一片巨大的广场上屹立着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这也是比什凯克的地标建筑。

地址:自由广场(Victory Square)

开放时间:全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Borborduk Mechit

中亚最大的清真寺,于2017年建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托克马克】

托克马克是一座失去往日荣耀的城市。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整个中亚草原游牧文化的政治中心,也是唐代中国驻军直接管辖最西端的城市。马背上的突厥人、契丹人都不约而同地把都城设置在这里。据考证,这片群山环抱的城市里诞生过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诗人李白,虽然李白在他的诗篇中从未提起过这个遥远的故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充满原始气息的美丽城市已经印刻在诗人浪漫的血液里,伴他走过悲怆的一生。如今,碎叶和八剌沙衮的华丽身影只能从玄奘和丘处机的游记中去寻觅,这里只是楚河边无人问津的凋敝小城。偶尔有中国人千里寻迹,到城郊的阿克贝希姆(Ak Beshim)村和布拉纳(Burana)村寻找祖先留下的痕迹。

碎叶城遗址

碎叶城是大约5、6世纪粟特人建在楚河流域的定居点,因当时粟特人称楚河为碎叶河(Suyab River),故因河得名为碎叶。到突厥人称雄时期,这里因为靠近中亚最繁荣的河中地区,又利于避暑游

牧,便成为了西突厥可汗夏季的牙帐所在。

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关于碎叶城的描述

“清池(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碎叶)水城。 城周六七里,诸国胡商杂居也,土宜糜、麦、蒲萄,林树稀 踈。气序风寒,人衣氈褐。素叶以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

西突厥汗国被唐朝征服以后,唐朝在这里驻军统治,并把碎叶设为安西四镇之一。在唐玄宗统治初期,唐朝放弃了碎叶城,把统治权交给了亲唐的新兴突厥部落——苏禄可汗统治的突骑施人(Turgesh),苏禄以此为都城建立突骑施汗国,成为唐朝抗击吐蕃、阿拉伯帝国的缓冲。但随着苏禄的壮大,唐朝又担心突骑施尾大不掉,于是联合阿拉伯帝国夹击突骑施汗国。突骑施汗国在两大强权的打击下分崩瓦解,碎叶被战火荼毒衰落。此后,随着安西、北庭的唐军大量调往内地参加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碎叶大约就在这个时期被彻底放弃,被新兴的葛逻禄人占据。到9世纪逐渐被附近新建的八剌沙衮城取代。现在在阿克·贝希姆村(Ak Beshim)仅存一片废墟,在这里发现了一块石碑碑头,虽无碑文留存,但史书记载裴行俭收复碎叶后留王方翼镇守此地,曾扩建城墙并立碑,或许就是此碑。现在这块石碑存放在布纳那遗址博物馆。这个地方除了中国人会来寻古,几乎没有游客前往,出租车司机也不知道具体位置,需要先打车到阿克贝希姆村,再向村民打听才能找到。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到来,当地许多牧羊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是中国大诗人李白的故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八剌沙衮遗址

在碎叶衰落过后,新兴的葛逻禄人在附近修建了新的城市,这就是八剌沙衮,后来成为喀喇汗国、西辽的首都。耶律大石在这里重建辽国宗庙时,这里也被称为虎思斡耳朵(Ghuzordu),意思是大宫 帐。遗址入口附近有两个建筑遗址,也许是两座陵墓。遗址内仅存一座半截塔楼,有说是宣礼塔,有说是瞭望塔。塔身背后是一块很高的台基,也许是一座宫殿,也许是一座清真寺。遗址内修建了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展出有碎叶和八剌沙衮等地出土的文物,其中有很多带有汉字和中国相关的文物。在遗址内还摆放了很多从周边搬过来的岩画、石刻文物以及复制品,展现了楚河流域从塞种游牧文明到伊斯兰文明时期不同的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部。湖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702米,湖面海拔1609米,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58千米,面积6332平方千米,为不冻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遗落的明珠”之称。如蓝眼一般的伊塞克湖是上天对这片土地最美的恩赐,这里雪山环绕,又长年不冻,因而古时候被称为热海。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句脍炙人口的谚语——“没到过伊塞克湖,就不算到过吉尔吉斯斯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7世纪,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到达哈密后,原打算由天山北麓西去碎叶城,因高昌王的固请,才改走天山南路。来到跋禄迦国即今阿克苏后,玄奘翻越西北300余公里的别迭里山通道,沿伊塞克湖南岸至碎叶城。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纵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这是迄今有史可考关于伊塞克湖最早的文字记载,“大清池”这个名字自此传入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探索伊塞克湖,最合适的落脚点是湖北岸中部的一个小镇——乔尔蓬阿塔。这是伊塞克湖周边最繁荣的旅游镇,是伊塞克州最适合亲近这片热海的福地。这里有美丽的休闲沙滩,可以体验快艇、滑翔、日光浴等项目,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用深蓝色的湖泥涂在身上做护肤保健。不过伊塞克湖的沙滩并不似海边的沙滩那么细腻,毕竟没有太多海浪的冲刷,大部分更像是细碎的砂石。除了沙滩之外,附近的伊塞克湖地区历史文化博物馆和露天岩画博物馆也是值得参观的景点,还有摆满各种工艺品的街市让人流连忘返。


(图片来源于网络)

【餐饮概述】

吉尔吉斯族的传统饮食和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几乎一样,跟维吾尔族的饮食唯一差别就是后者不食马肉而吉尔吉斯族和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一样拥有游牧历史记忆,马肉不在饮食禁忌之列。除此之外,因为俄罗斯、苏联的影响,在吉尔吉斯斯坦也能尝到很多俄式餐饮。

吉尔吉斯斯坦的馕普遍是发酵过的,外酥内软,微微带咸。馕的形状、大小各有不同,是当地人的主食,食用的时候先撕碎,再配合各种肉食、蔬菜吃,切记平的一面朝下放,不要倒着放置。

炸小面包

这是一种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的民族食物,把小面团炸脆,蘸着酸奶吃。

抓饭

和新疆的抓饭比更为油腻,食材也更为丰富,新疆抓饭通常只有大米、羊肉、胡萝卜、黄萝卜,而这里的抓饭则多了鹰嘴豆、葡萄干和莳萝。

薄皮包子

虽然叫馒头或包子,但其实它更似一个大蒸饺,里面包的是腌制过的羊肉或牛肉配洋葱,吃的时候会加一些黑胡椒粉、酸奶酱、番茄酱、莳萝。

烤包子

和新疆的烤包子也一模一样,有三角形的,也有半球形的,和薄皮包子一样内包腌制过的牛羊肉和洋葱,皮脆肉香,味道偏咸,当地的吃法习惯咬破口后用勺子倒一些番茄酱在里面再吃。也有的烤包子里面是包的土豆丝或南瓜。

拉面

汤很油腻、味道香浓的酸汤拉面,分量较小,面条很粗,更像吃一根水煮的面棍,相信吃惯了中国拉面的人会对当地人的拉面技艺嗤之以鼻,但味道酸咸,开胃还不错。里面除了面条还有切成丁的牛羊肉、土豆、洋葱、胡萝卜。和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不一样,当地人吃这种很油腻的面条依然要喝完汤,再用馕把碗刮得干干净净。

东干凉面

这是东干人发明的一种凉面和凉粉混合凉拌的食物,或者说就是清末陕西、甘肃一带的凉皮、凉面被东干人带到中亚发展的产物。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在异域的传播,一定要品尝一下。

那仁

这是最具吉尔吉斯斯坦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就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城市纳伦(Naryn)。这是用面皮切成丝加上切碎的马肉香肠、洋葱和黑胡椒粉凉拌而成,吃的时候也会配一碗金黄色鲜香的马肉汤。面的味道有点咸,可以把面先泡在汤里面再食用。

五指面

本意是五根手指,故名五指面,其实就相当于没有包馅的抄手皮, 吃的时候传统方法是用手抓着吃,因为不用手一会儿面片就黏成一坨,故有五指面之名。五指面是面皮和马肉香肠(当地叫做卡兹, Qazi)、洋葱、土豆一起煮,这是一道吉尔吉斯、哈萨克和乌兹别 克三个民族都有的著名传统食物。

烤肉串

烤肉在突厥语中本来叫做Kebap,这里的烤肉串则由俄语单词шашлык音译而成。烤肉串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肉块,一种是把肉切 成末裹上面粉成串,另外当地人还有一种吃法,把小番茄和肉块串在一起烤,吃的时候把番茄压扁用馕蘸着吃。

奶粥

前者是用牛奶加糖和盐熬制的米或荞麦,后者则是熬制的打碎的米渣,是当地夏季常食的早餐。

俄式薄饼

这其实是一种俄罗斯食物,用面糊在平底锅中煎制而成,对折两次叠成扇形,抹上果酱夹午餐肉或奶酪食用,是当地家庭常见的早餐之一。


下期为大家带来更多资讯

记得点赞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19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