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妈妈,我不想和你回家丨亲子之间的隔阂,该怎么打破?

妈妈,我不想和你回家丨亲子之间的隔阂,该怎么打破?

最近,我一个朋友对我大吐苦水,说自己的儿子愿意待在姥姥家,不论说什么,都不愿意和自己回家。她很伤心,觉得自己很失败。

这个朋友我是知道的,她经常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很少。有时和孩子待在一起,急性子的她还会嫌孩子笨手笨脚,打击居多。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不爱和她待在一起。

你要说她不爱孩子吗?并不是的,她对孩子的爱并不比别的妈妈少。

她努力挣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在忙碌的情况下依旧会早上给孩子做早餐、去开家长会,给孩子买衣服买生活用品。

但为什么,会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

那么,我们家长如何做?

1、善于倾听,坦诚相待

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陪孩子聊天?你是否了解孩子近期的成长状况?

之前,四川眉山市东坡小学开展了一场《你怎样和爸爸妈妈聊天》的调查,在近四千份问卷里,仅有7%的学生每天能和父母聊天达1小时,聊天的内容多为学习和作业。

其中的一项结果让人十分感慨,只有1.6%的父母会和孩子聊一聊关于“梦想”的话题。

阮庚梅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和孩子根本沟通不来。

那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是因为我们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里来,回家对孩子缺少耐心,不觉中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其实,亲子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也可以主动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重视时,就会更加关注父母的情绪,变得更懂事和体谅父母。

2、发现优点,学会鼓励

“遥控器好好的,你非得把它给拆开,现在修不好了吧?”

“你看看你,拖个地都拖不干净,真不省心!”

“都这么大了,也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玩具!”

我们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他们自然非常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所有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给予孩子试错的勇气,让他慢慢地尝试。

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失误,我们就否认了他所有的能力。

否则,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甚至会排斥接触新事物。

更何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3、尊重隐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父母觉得:我生你养你,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又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说,我向班主任偷偷打听一下你的情况、偷偷看下你的日记怎么了?

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当孩子不愿沟通时,我们可以慢慢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无论如何,父母也不应该背着孩子窥探他的隐私,更不应该咄咄逼人、刨根问底,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

其实,孩子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他愿意告诉你,那我们要把孩子的信任当成礼物,加以珍视。

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就搂着女儿,陪她在沙发上坐着,就这样过了一会儿,女儿便停止了哭泣。

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当时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

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当时母亲的陪伴,让她觉得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

4、避免恶语相向

切忌用粗暴的态度对孩子说话;板着面孔和孩子说话效果会适得其反;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是沟通的障碍。

要善于表扬孩子而不要总是责备孩子;不要看低孩子的能力;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想法。

5、给孩子空间和自由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需要自己的空间,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过分侵占他们的空间,只会让孩子反感和叛逆。

适当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将会帮孩子养成更加独立、自信的性格。

6、创造有爱的环境

家庭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争吵,但是,当激烈的争吵成为一个家的常态,孩子的内心只会被阴影塞满。

在争吵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或多或少存在性格上的缺陷,甚至不信任他人,产生社交恐惧。

因此,孩子心里有什么事情时,就更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的倾心付出。

关注我们,找到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走进孩子的内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08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