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吉林长光所传来一个好消息,据了解,由其负责的我国第一个光学卫星星座“吉林一号”项目在今年有望迎来一次大提速!那么,这对我国将会有哪些影响呢?
根据长光卫星公司发布的消息来看,在今年该公司即将投入“一箭九星”的发射模式,这一发射模式将会让卫星发射速度大幅度提高,也将让“吉林一号”项目比计划时间提前7年完成,预计将在2023年便组建完毕。
大家可能以为“吉林一号”只是一颗卫星,但是事实和大家想象的不同,“吉林一号”实际上是由视频、光谱等一共五种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星座,建成后总数高达138颗,目前在轨16颗。
问题来了,我国为何要发射如此之多的光学遥感卫星呢?要知道,哪怕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才几十颗卫星,“吉林一号”卫星数量足足是北斗的数倍。实际上如果从用途上来讲,“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次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也分军民两用,我们今天主要来谈一谈它在军用领域所能起到的作用。
此前虎哥一直强调,我国的反航母体系最重要的不在于东风21D、东风26这些反舰弹道导弹上,真正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广袤的大洋上发现航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靠的就是天上的卫星侦查体系,即“吉林一号”这一类光学卫星星座。
事实上,想要通过卫星侦察系统搜索航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成本高昂,要知道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其实并不是中国,而是苏联。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已经计划使用数量众多的光学侦察卫星搜索美军航母,然后使用反舰导弹将其摧毁。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当时苏联的技术条件,并不足以研制出性能良好的光学卫星,最终造出的成品卫星一颗重达几吨甚至十几吨,寿命短不说,价格也贵得要死,还找不到目标。以至于苏联打造卫星反航母体系的钱,甚至比美国造航母花的钱还要多。
无奈之下,苏联只好退而求其次,将图95以及图16轰炸机改装成海上巡逻机,试图用这种方法来搜索大洋上的美军航母。然而这种方法却并不管用,别忘了,航母也是有战斗机的,使用海上巡逻机搜索美军航母就只能是送死的份,于是苏联的反航母体系就这样不了了之。
到了新世纪,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在工业产值上已经超过美国,这是当年苏联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与此同时我国的航天工业也有了长足进步,这时打造一套卫星侦查体系对于我国来说才成为可能。
但是光有钱和技术也不行,这套反航母体系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卫星访问周期,要知道除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之外,像“吉林一号”这种近地轨道卫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绕着地球一圈又一圈的飞,这也导致想要持续观察某一位置的话,要么需要卫星变轨,要么就存在时间间隔。
如果使用第一种方法的话,那么卫星的寿命会急剧衰减,甚至成为一次性用品,这样的使用成本即使是我国也承受不起,所以如何缩小时间间隔就成为关键,而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增加卫星数量,通过不同卫星的接力来持续跟踪一个目标。
如果我国用来侦查航母的卫星数量不够多的话,这就会导致访问周期过长,到时候哪怕是找到了航母,但是等到下一颗卫星到来的时候,航母早就跑没影了。
而根据长光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128颗卫星全部发射完毕之后,将会具备10分钟内对全球任意地点的重访能力,以航母的最高航行速度来看,十分钟时间最多也就跑出去十公里,这点距离对于反舰弹道导弹的雷达导引头来説根本不是问题,让航母躲无可躲。如此频繁的访问周期,再加上高达1米甚至亚米级的精度,别说航母了,送外卖的都能给你实时追踪。
原本我国计划在2030年才实现这项能力,但是如今我国采用“一箭九星”的发射模式,将这一时间提前到了2023年,可以说给我国海疆的安全又增添了一份保障!(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