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
一位妈妈在对某育儿机构信任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睡眠引导付费群。并且根据相关负责人的指示,和自己3个月大的女儿分房睡,这一行为美其名曰的叫做“婴儿入睡训练”,据说可以很有效的训练宝宝的独立入睡能力,能够把妈妈从繁重的陪孩子睡觉哄孩子睡觉这些事情中解救出来。
可以说,妈妈对这一切是深信不疑的。
就这样,女儿一个人在屋子里面睡,妈妈呢在外面看着监控。一切都是按照负责人给出来的“剧本”上演着,突然,妈妈发现自己女儿好像是翻了个身,由原来的的躺睡变成了趴睡,而且女儿的一只脚也悬在床外,看上去比较危险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找不到妈妈的女儿开始了撕心裂肺的大哭。
按理说作为妈妈至少应该进去看看吧?而这位妈妈呢,不光没进去,还在外面录了视频,在微信群里面询问群友“孩子现在哭的厉害,应该没什么大事情吧?”,而在得到了群友“只要不是大哭就没事”的回复后,妈妈就心安理得的玩起了手机,任由孩子在那里无助的大哭。
转眼间2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准备给孩子喂奶才第一次走进屋子,不幸的是此时孩子已经没有了气息。原来当初孩子在哪里撕心裂肺哭的时候,一方面是孩子找不到妈妈的恐惧,另外一方面就是口鼻被捂出不上气的自我挣扎啊!也许这个可怜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疑惑,那个原来每天陪着自己给自己换尿布给自己喂奶,给自己讲故事和自己一起笑的妈妈到哪里去了呢?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开心爸爸实在是太难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来。
那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小生命啊!按照正常的成长过程,她会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长大,会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会找到自己最爱的人,也会做妈妈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本来她都能够享受到的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其实没什么资质的,宣扬着不科学趴睡理念的育儿机构,再加上一个盲目信任,没有丝毫主见的妈妈,就全部消失了。
她的人生被永远的定格在了3个月。
至于这个事件中,育儿机构会承担什么责任,那个疏忽大意的妈妈会承担什么责任,这其实都是法律机关要做的事情。开心爸爸在这里,只是想很郑重的和大家说3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真的希望能够把正确的育儿观念,以及育儿方法带给大家,这样的悲剧,真的不要再发生了!
孩子睡不睡,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的睡眠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方面新生儿的入睡方式和成年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成年人从清醒的状态到熟睡是很快的,特别是在比较困的时候就更快了,所以才会有那句“沾着枕头就睡着了”的俗语;但新生儿就完全不是这样了,他们的睡眠有轻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之分。
处于轻度睡眠的宝宝,虽然说看样子是眼睛也闭上了,呼吸也开始变得悠长,身体也不怎么动了,一副已经睡着的样子。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睡着,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爸爸妈妈的离开等都会让他们从轻度睡眠的状态中醒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轻度睡眠,他们才会慢慢的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睡熟了的状态。而从刚开始入睡到深度睡眠这个过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另外一方面,新生儿就算是睡着了,醒来的次数也会很多。
对于新生儿来说,因为他们的睡眠周期并不长(这既是生理发育情况决定的,也是他们消化系统决定的),所以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会频繁的醒来。
著名的儿科教授西尔斯在《西尔斯育儿经》一书中写到,婴儿的睡眠脆弱阶段在次数上会比成年人多一倍。每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孩子是应该时刻被照料着,重新进入睡眠的。
正是因为孩子入睡难,睡着了又容易醒两个特征,使得很多妈妈们“不堪其扰”,才会让这些妈妈们看到所谓的“趴睡训练”“自主入睡训练”等方式,就觉得如见天日般的兴奋。
为什么新生儿的睡眠“不分昼夜”
之前就有很多粉丝妈妈们给开心爸爸留言,说过孩子睡觉的问题。
比如有的妈妈们说“我家宝宝总是白天睡觉,叫也叫不醒。晚上呢则是兴奋异常,说什么都不睡”。说实话,开心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到白天就是困得不行,勉强叫醒他或者和他玩也是哈欠连天的,而到了晚上就开始了“鸡血”模式,又是玩又是叫的,弄得开心爸爸开心妈妈跟着也不能睡。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一方面,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不完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而睡眠呢,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这就导致他们并不能控制自己的睡眠,只能是根据本能去睡觉和醒着。所以才会出现昼夜颠倒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新生儿的生物钟还没形成,他们还没有一个“白天醒着晚上睡觉”的概念。毕竟在妈妈肚子里面是没有白天和晚上概念的,他们只是累了就睡,不累就玩,出生以后理所当然的“沿袭”了这种习惯。
所以,孩子白天不醒晚上不睡真的没什么,这是他们生长发育的正常表现,根本不是什么异常,也根本不用去接受什么“睡眠训练”!
孩子在1岁前,是不能理解睡觉这个概念的。
总的来说孩子在睡眠方面的那些“问题”,既和爸爸妈妈的培养方式有关,也和他们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关。不管是生物钟昼夜颠倒的宝宝,还是睡眠不踏实睡一会就醒的宝宝,都是正常的。
随着他们的成长,包括中枢神经以及大脑得到了相应的发育,这种情况就会缓解直至消除的。其实爸爸妈妈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睡眠需求 ”,最常见的就是孩子睡前到底需要些什么?
一般来说,孩子困了想睡觉的时候,本能的就会觉得有点难受,他们就会开始哭闹。这时候他们的“睡眠需求”就是爸爸妈妈快来抱抱我,哄哄我,给我讲个故事,给我足够的安全感。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看到孩子的需求,及时的给与他们足够需求的话,孩子的睡眠就会越来越好。
而长期得不到睡眠需求的孩子,则是会出现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长不足等情况。这才是真正需要训练,需要爸爸妈妈重视的问题。
趴睡的危害,居然还有爸爸妈妈们不知道?
很多新生宝宝,都喜欢趴着睡觉。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就算是看到了也不以为意,觉得这只是宝宝的个人习惯,没什么的,也就没专门的去纠正他们的睡姿。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开心爸爸查阅了不少相关的文献,比如《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西尔斯育儿经》以及《育儿基本》等专业书籍,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的建议,在新生宝宝睡觉姿势这件事情上,最安全的睡姿只有仰卧!
是的,只有仰卧,什么侧卧,俯卧都不安全。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趴睡会影响宝宝的颜值。
趴着睡觉,宝宝的下颚需要支撑起来整个头部,这时候下颚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新生宝宝的骨骼并不坚硬,时间一长就会把下颚压的比较平。而下颚扁平的话,是非常影响颜值的。
当然趴着睡的时候,宝宝的脸部也会受到挤压,不管是压到鼻子还是压到嘴巴,都是会对这些器官的美观产生一定影响的。
另外,趴睡的时候,如果宝宝头部左右移动的话,还会压迫到牙齿,进而出现磨牙等情况,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
趴睡会压迫宝宝的内脏器官
人体内脏大都在身体的正面,趴睡的话,就会直接压迫到这些器官。而内脏器官被压迫带来的影响,对于宝宝来说,会更加严重一些。
比如会影响宝宝的心脏跳动,对于一些心脏功能不是很好的宝宝来说,长期的压迫,会让心脏的情况变得更差,更容易演变成严重的疾病;
比如会影响宝宝的肺部气体交换,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肺部的气体交换影响着宝宝的呼吸系统,交换不顺畅就意味着呼吸不顺畅,严重一些的话甚至会使宝宝出现窒息等情况。
不管是压迫到哪里,对宝宝来说都是比较危险的。
趴睡会导致婴儿猝死(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这是宝宝趴睡的最大危害,没有之一。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特别是可以翻身的宝宝,趴睡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翻了身的宝宝,脸部会陷入被子中或者旁边放置的衣服中,影响他们的呼吸。这个时期的宝宝手臂和腿部并没有足够的力量,他们想把阻碍自己呼吸的东西拿开,也没有那个能力,而且越折腾脸部陷入的越深,呼吸就越困难,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更严重的是,宝宝想通过大哭来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从而解救自己的想法也很难实现。毕竟脸部被阻挡,鼻子和嘴巴都很难自如的活动,就更别提发出声音了。就算是能发出声音音量也很低,爸爸妈妈稍微一个不注意,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根本就听不到。
所以,婴儿猝死才会多发于晚上,多发于宝宝趴睡的情况下。
之前有过太多“血淋淋”的经验教训了,趴睡真的不适合新生宝宝,甚至不适合3岁之前的宝宝。
这一点真的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明白并且记在心里,以后再有人过来和您说,“宝宝天然就有着趴睡的技能”“趴睡对于宝宝的成长有更大的帮助”“提前解锁爆吧趴睡技能,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之类的话,再也不要随便就相信他们了!
想让孩子睡得好,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
上面开心爸爸说了那么多孩子睡眠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孩子说什么都不能趴睡的内容,可能有爸爸妈妈就要问了,难道我们就看着孩子这样不管不顾的吗?
当然不是了。
对于孩子好的睡眠习惯,我们还是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的。
比如想帮助孩子改变生物钟,变成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爸爸妈妈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一个适合晚上睡觉的环境,拉上窗帘,开橘黄色的灯,或者做出睡觉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现在是睡觉时间了,晚上我们都是需要睡觉的。时间长了,只要一进入到这个环境中,孩子就会自我暗示这是睡觉的时间了,也就逐步改变了自己的生物钟了。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白天多找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多和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多抱着孩子在家里面走走,总的来说就是尽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时候的孩子就不容易睡着了。一个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是一定的,白天睡得时间短了,晚上自然就需要多睡一会了,这其实就是用迂回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生物钟。
比如想让孩子一觉能够睡得时间长一些,爸爸妈妈也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帮助孩子睡前吃饱,并且换好干净舒服的尿不湿等,让孩子感到舒适了,睡觉的时间自然就能够长一些了。
其实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最好的睡眠训练是“顺其自然”
所谓的顺其自然,一方面是满足孩子睡前的自然需求。
孩子睡前有什么自然需求呢?其实上面开心爸爸也说了,无外乎是安全感(爸爸妈妈陪在他们身边就好了),认同感(睡觉前他们会不舒服,爸爸妈妈还是要哄一哄他们的),再高级一些的话就是环境感(孩子的入睡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一个比较昏暗的环境)等等。这没什么好说的,爸爸妈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满足孩子就好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放平心态,彻底放弃马上就把孩子哄睡,彻底改变孩子的睡眠规律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能够真的认同睡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什么时候睡觉要看孩子本身状态如何,爸爸妈妈可以引导他们但绝对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来训练他们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让自己苦恼不已的孩子睡觉,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感受彼此呼吸的时候,孩子会很容易睡着,而且会睡得很踏实,很香甜。
育儿这件事,尽信书不如无书
其实作为一名育儿领域的创作者,开心爸爸觉得现在的爸爸妈妈真的太盲目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经常会有粉丝妈妈们咨询开心爸爸,我家宝宝刚三个月,才10斤重,是不是太轻了啊之类的问题。虽然说现在网络比较发达,爸爸妈妈们可以轻松的找到各种各样所谓的权威知识,比如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表格。
但是这只是一个参考的值,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不一样,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有的孩子虽然说瘦一些,但是吃饭睡觉很正常,平时玩耍的时候精神也很不错,这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听从某些育儿机构的“劝说”,需要给孩子补充什么什么增肥之类的。
开心爸爸说这些话,其实更多的是想告诉大家,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套路,孩子成长不能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爸爸妈妈们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