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冲突问题,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关注点。因为一些原因,我也想在教育的实质性突破方面,有更深入的思考,本期专栏推迟了很久未更新,在此向有购买本专栏的学友家长们表示道歉。
不少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向我反应了不少令家长们感到头痛以及难以得到解决办法的问题,比如以下4大问题:
1. 孩子思想行为总是容易和父母对着干,你说要左走,他偏往右,行为表现不愿听道理,行为习惯难与社会契合;
2. 孩子是个乖宝宝,但行为意识和其他同学相较表现迟缓,对其学习教育有些束手无策;
3. 孩子脑袋很聪明,但在父母面前,爱发脾气,容易和弟弟妹妹吵架,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
4. 孩子表现好动,一遇学习便坐不住,没耐性;学习作业跟不上进度,容易遭到老师或同学的投诉,特别是疫情开展网络学习后;
以上,父母们提出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比较司空见惯,又感觉棘手。父母和孩子间有着深沉的爱,同时,好像也藏着无形的拉锯战。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对抗,这主要来自于3个原因:
1. 父母基于长期以来的社会生活规范知识经验与政治经济体验,已形成惯性思维与风险焦虑管控意识,担心孩子的成长难以适应社会公共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侧重在经验与后天行为衣食的管控等,而孩子生来具有善的天性,对爱的渴望,他们的行为以“先天意识”感性思维为主导。如果说,父母和孩子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大脑系统,大多数的父母们充当了左后脑,要控制,控制一切风险的发生,让孩子在基于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去成长;孩子们充当了右前脑,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着想去体验新世界,哪里有快乐和爱,哪里就有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和身影。
2. 大多数的父母们在社会环境熏陶中,虽然,接受当代的先进教育与知识,已兑变为成人。知识避免不了时代的片面性,缺乏整体性。面对社会环境,,不知如何回归“真我”。这个“真我”更是对生命本源与宇宙真理的灵性回归,然而,该如何回归,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我们的公共社会的系统知识来说,一直是神秘隐性或避而不谈或被偏邪化了。父母们面临着该如何回归“真我”的教育,而孩子自出生以来是“真我”的载体,能够激化父母对生活的愿望,对善与爱的本能与认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也因为社会环境等攀比性与焦虑生存危机意识,让父母的爱避免不了“私性”的占有与控制。父母与孩子的教育冲突是天性与后天,真我与假我意识及行为的冲突融合碰撞。
3.社会风气正邪交织,公共教育系统教条化与个人自由意识,新旧历史经济与政治变革的冲突。个体意识与公共环境意识反复冲突融合,能量意识的正向辨识总结与回归,需要停顿与整理的历史时间。
那么,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要正视的历史性根本原因,想要培养出一个有慧根又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孩子,我们该做些如何调适?
1. 静下心来,让心融合在一起。当融于社会环境这个大熔炉中,人们容易黑白颠倒,分辩不出真伪与常识,抓住不了自我或者事物的本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当孩子出现种种父母认为的问题时,父母们首先要避开知识与心理焦虑,给自己一些静下来的时间,不要困在他人提出的问题中,找出一种你和孩子历史相处以来最愉悦开心的相处模式与沟通方式,让彼此处于被接纳愿意倾听的环境中。
2. 与孩子共同回归“真爱”,去除掉对焦虑的困缚。面对任何一次难题时,不把怒气与焦虑感撒向孩子。承认与接纳过往的历史和当下的自己,孩子,以及每个人……无论是从教育认知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存在残缺和不足,并不因此而感到生存的恐惧,将你和孩子的身心安放于当下,你更需要的是体会彼此的健康成长,来自于彼此之间无条件的爱与陪伴,你们共同学会在地球这个空间里,如何衣食住行,你不以自己过去的经验强加给你的孩子,只带着他去感受生活,令其学会思考,成长,并愿意与你顺畅地表达自我,你们是彼此共同成长的朋友。
3. 与孩子共同回归真。这份真是真知真识的发现与体验,例如:关于衣食住行等与人生相关的技能,自然生存规律等,在你学习与掌握到的时候,你要善于去发现与总结,并愿意悉心告诉你的孩子,与他共同体验学习与生活着的快乐感。
4. 回到问题的面对与解决中。接纳学校的教育体制有着其完善性,也有弊端。做为家长与孩子只能顺应其体制的变化,但我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孩子也在教育的弊端中,成为一个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他的思想或成长出了问题,只能代表与同阶段的孩子学习知识点有了平均分水岭,与焦点喜好,个性等的分化。我们更需要的是关注孩子在不同中,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度,是否愉悦地在享受学习这个过程,以平衡的心态去认识每一次考试题目的对错,成败,思维意识的显化,让其成长为一个有健康个性人格者。
5. 当听到老师的问题反馈时,不要觉得“丢面子”,或立即指责孩子,请听听孩子为什么?站在他的角度和思维意识,帮他找到他的成长困惑问题点,并解决掉,让孩子具备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所谓的“问题”。有时候,问题也许不是问题,是不同的人性弱点与惯性知识,行为习惯等交织时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与人性成长的突破点。
6.生活与学习是快乐的,是基于爱的。任何的体验都是让我们去体验如何接纳,学会爱。在学习与生活中,让我们共同卸下所有任何可能存在的偏见,因学习生存等而产生的恐惧与焦虑意识等。
作者:沁心明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