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艾草吐清香,冰台做艾灸

艾草吐清香,冰台做艾灸

同学,你见过艾草吗?

它在菊科、蒿属,又叫:艾、萧、艾蒿、白蒿、白艾、冰台、灸(jiǔ)草等。

这些个别名我们一个个来解释。

,都是草字头,所以本义都是一种芳草-艾草。

艾蒿,因为它在蒿属啊,具有蒿属的一切特点,尤其是:全株具有浓烈芳香,又多白色茸毛。

白蒿白艾,因为叶子正面虽呈绿色,背面却呈白色,撕开细看,原来那背面是由一层白色茸毛构成的。

冰台,《博物志》云:“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号冰台。”~就是说,以日光为光源,削冰作为凸透镜,聚光到干艾草之上,这样就能引燃艾草搞艾灸,所以这里艾草就成了“削冰聚光之台”。有的同学会想,古人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划拉下火柴或者按下打火机不就行了吗,简单又方便。拜托,古人还没有发明火柴或打火机,他们倒是可以用火石、火种,但是搞艾灸的话,“冰台”比较具有仪式感,看着这神圣的聚光引燃艾草,发出沁人心肺的阵阵幽香,病人心理上会比较慰藉吧。

灸草,还是因为艾灸,《本草注》云:“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艾草有那些形态特点呢?

1、多年生草本,株高50~120厘米。

2、叶子呈羽裂,正绿而背白。

3、夏秋开淡黄色小花,但这小花实为菊科典型的头状花序。

4、秋天结瘦果,长约1毫米,名曰“艾实”。

Ronggy: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E8%89%BE%E8%8D%89.jpg

在中华文化之中,艾草的上镜率可是蛮高的。艾灸咱就不多说了,大家有机会自己去体验下。下面咱来谈谈古典文学。

《诗经-采葛》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葛”是豆科葛属的一种蔓草,而萧和艾则都是艾草,但也有一些古书说这里的“萧”是统称所有蒿类、范围大于艾草,这么说也有道理,毕竟植物分类受到时间、地域的影响都很大。由于这首诗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成了一句经典的思念之语。

离骚》云:“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美德)之害也!”~这里“兰芷荃蕙”均是有名的香草:兰花、白芷、荃荪(东方鸢尾)、蕙兰,而茅则是白茅、茅草,萧艾当然就是艾草。这诗句就是说:“为什么昔日贵重的的芳草现在却变成了低贱的白茅、艾草?这都是因为不崇尚美德的缘故啊。” 大家可能会想,艾草不也挺香的吗,怎么就跟平庸的茅草同列了?苍耳老师只能勉强解释为:艾草是挺香的,但是太常见,模样也忒普通,不如“兰芷荃蕙”那么金枝玉叶吧。

虽然艾草不受屈原先生的待见,但是黎民百姓还是很喜欢艾草的,南方端午节时,许多人家会将干艾草悬挂于大门之外来辟邪,另外还有一些地区(比如:东江、梅州等),艾草的嫩叶还可以入菜。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艾草吐清香,冰台做艾灸。

采艾寄衷肠,端午辟邪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510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