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Phone SE火爆销售的背后真相是?

iPhone SE火爆销售的背后真相是?

一、iPhone SE火热销售

对于苹果而言,单价已经很难提升了,不仅仅很难提升,而且是把友商的单价也给提升了,比如华为、小米等近期高端手机单价也不低,但性价比明显高出好多,而且5G都已经出来了,苹果很明显慢了一拍。

此时就在大家期待苹果5G早日出炉时,库克却出了一款低价的老款翻新机,说了你不要不信,这真不是一款新机,只能算是修修补补的iPhone 8又回来了,换了最新的芯片A13,Wifi6、还有摄像头。

也难怪业界一片哗然!

库克的江郎才尽遭到业界纷纷吐槽和讥讽,但事实是这样吗?真相是什么?

先看销售现状。

业界对新机iPhone SE的不乐观不妨碍火热的销售。京东遭遇抢购潮,频频补货,拼多多更是打出了百亿补贴的口号,将价格从3299拉低到2899元。


二、库克的低价算盘

我们知道想要提高公司的净利润,就产品而言,要么提高单品售价,要么扩大规模,以量取胜。黔驴技穷的库克打起了低价的主意。

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灵魂已经没有了。

今年疫情冲击下,消费力大降,需求萎缩,不改变就是死路一条。库克看来是和低价先卯上了,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这条路,就是短期放弃高价高毛利率的战略,低下身段,拥抱低价客户,将生态服务全面化。

这令人想起了贾布斯,当初乐视手机疯狂补贴,跌破成本价,打着日后靠生态和服务的招牌,后来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市场往往认为传统的硬件制造(如手机)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其一,市场充分竞争,很难获得超额收益;其二,行业更迭速度极快,需要持续进行投资。市场对这样的企业估值时,往往基于现在的时点和未来的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速,以线性思维进行估值。

这是对传统的硬件制造厂商的估值思维,但是对互联网公司就不一样了。

最典型的就是小米,市场对小米的估值说明了互联网企业和硬件制造商的估值方法差异极大。看看小米的估值远远高于其竞争对手。

谈生态服务这块,苹果是有优势的,苹果的生态自带光芒和闭环。


相比靠硬件打拼,软件和服务的估值就高多了。互联网用户有个特点就是聚集,赢家通吃,老二Facebook(非死不可)。这也是为何微信赢得了天下,其他聊天工具,很难再杀进来。所以市场给予阿里、腾讯的估值就比单纯做硬件的厂商高多了。

之所以苹果市场给予它估值在20倍左右,就在于他的模式限制了他的成长性和想象力。

现在好了,苹果杀向窥视已久的低价区,做大规模的同时,净利润也在提升,估值可能也在提升,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往往会推高公司的溢价,有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就是公司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未来戴维斯双击不是不可能。华尔街对于软件或服务商的估值给予的估值可能更高的。


库克也相信马太效应有更高溢价。3299的iPhone SE,能否成为库克转型路上一款利器?苹果的股价也会反应,让市场来见证吧。


最后调查一下,你会买iPhone SE吗?可以文章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232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