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情况合理地运用它们,在选定的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建立强大的突击集团,组织好各军种和兵种间的协同,把火力和机动巧妙结合起来,提高进攻速度,实施连续作战,不给敌人任何的喘息机会”。
这一战略战术并不是出于哪位兵家,而是出于苏联的政治家——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在俄语中,斯大林的意思是钢铁,而斯大林也确是人如其名,为了革命他曾被沙俄政府7次逮捕、6次遭到流放,并从流放地逃出5次,每次他都是意志坚定,不屈不挠。斯大林协助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苏联红军,击败了人类史上最为庞大的纳粹德国侵略军,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世人的心目中,斯大林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其实他在军事上也有极高的建树,最著名的就是他指挥了三次保卫察里津战役。
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在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地,外有德军的进攻,内有白匪的四处叛乱,而作为革命圣地的莫斯科和彼得堡,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而从南方产粮大省征集到的粮食,则必须从察里津运到莫斯科,但此时察里津正在遭受白军的疯狂围攻,一旦察里津失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无法生存,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斯大林临危受命保卫察里津。
1918年7月至1919年1月,哥萨克白匪军依仗优势兵力,先后三次疯狂的围攻察里津,均被时任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斯大林击败。
通过察里津保卫战,斯大林获得了保卫大城市的实战经验,丰富了他的战略理论,例如在城市接近地建立防御地区,大量集中使用炮兵和装甲列车,在防御战斗和反攻过程中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这都为在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尤其是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定下了基调。
通过察里津保卫战,斯大林更是获得了政治经验,这也为他后来执政定下了铁腕的基调。
当时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来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企图占领粮食运输的枢纽察里津。敌人除了大举进攻察里津之外,还在察里津城内组织暗杀、策划暴乱、炸毁桥梁,使察里津城内人心惶惶,整座城市已经陷入了瘫痪,因此,斯大林才被派到察里津前线,负责保卫察里津和整顿城防,恢复向莫斯科运粮的任务。
斯大林到达察里津之后,对察里津城内的敌对势力毫无容情,凡是参加过暗杀、暴乱等破坏活动的人一律镇压,知情不报者和与破坏有关系者一律逮捕。
通过军事上的卓越指挥和政治上的铁腕政策,斯大林不辱使命的保住了察里津这条生命线,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更加稳定。1919年5月14日,斯大林荣获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的革命荣誉红旗,1924年4月14日,在纪念察里津防御战五周年时又荣获一枚红旗勋章,1925年,为了表彰他在察里津战役中的卓越贡献,又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作为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二十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态度如何?
近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前六位分别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和列宁,其中斯大林高居第三位。
(完)
关注我,阅读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作为二战主要胜利国,美国和苏联谁的贡献更大?
近代世界五大狙击手,苏联女枪神被称为死亡之女
70多年前德国豪华游轮被苏联击沉,遇难者是泰坦尼克号的六倍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