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发展和控制是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基础。
意大利人封城有一个多月了,纽约封了也有半个多月了,从控制的情况来看,比预想的差。
从西方世界来看,德国和瑞士初步看到了曙光,意大利拐点虽过但收敛速度太慢,法国、西班牙还在拐点附近,英国和美国基本还没看到出路,日本还是个黑箱。
西方国家大概率学不来中国的模式,政府权利、决策效率、基层组织能力、选举模式和宗教决定了其模仿中国模式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没法解决,也决定了其封城和隔离的效果。
对所有人而言,封城时间长了,政府、企业、居民在经济上都扛不住。
中国能承受,在于执行的力度、配合的措施到位,能短时间见到效果,恢复生产。
这也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天天嚷着要复产,欧洲各国也急切复产,日本硬扛到奥运会延期了才开始承认疫情。
毕竟对最底层阶级来说,没饭吃的死亡概率是100%,被传染了死亡概率只是10%。
而对于资本而言,最好的处置方式是一切照旧运转,病了的扛,重了的死,牺牲6%到10%的人口实现集体免疫,但经济不能耽误,挣钱不能受影响。
但救治是政府的责任,西方政府是资本选出来站在台前的代言人,其责任是保证居民的组织效率和最低限度的保障居民权利,从而减少居民与资本的对抗,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
后期,大概率各国会在疫情的快速蔓延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恢复生产,带病运行了。
美国救市、美联储直接下场买垃圾债,终止了资本市场的持续暴跌,避免了企业短期破产。但印钱和量化宽松主要针对政府和企业,很难直接发力到居民,全社会停工停产状态下,会有更多人失业,美国德国都在给居民发钱,但债务加到了财政,时间长了照样不可持续,停工停产时间拖长,救济跟不上,就会导致居民的资金链断裂。
居民是经济中韧性最强的部分,但一旦资金链断裂,导致信贷违约,确是最难拯救的部分。
所以,大概率西方国家最后的办法就是带病运行,靠防护使感染率降至最低,靠救治危重降低死亡率。
至于动力,一方面是政府财政的压力,一方面是居民财务的压力。
从美国一个月新增近2400万失业人口,就能见识这压力的威力,一旦信用破产,也就失去了作一个正常社会人的资格。
如果世界进入带病运行的状态,其只能期待疫苗这个解决方案,大概率就年底去了。
这样状态下的经济,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将会分层,一些行业将持续在黑暗时段,而另一些行业可能基本没太多影响。
二是放水的效果将体现在资产价格上,拿疫情毫无影响的企业来举例,其股价将上涨,不是因为其资产价值增长了,而且因为印钱导致货币变毛了,相对原来货币计价,股价涨了。
针对第二个方面,这个没办法,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具体形态都破灭以后,印钱变得没有约束而且随心所欲。
但全球资产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结果就体现为了资产涨价,这也抑制了生活必需品的通胀,因为资产价格吸收了增发的资金和拥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泡沫。
至于未来,一方面,根据行业不同及行业地位不同,股价会分化,另一方面,全球大水漫灌,即便中国不放水也会外水内灌,即便价值不增长,钱变毛的结果也会体现为股价上涨。
所以,长期看,该加大股票资产的配置,毕竟,随着理财收益越来越接近于零,更多人会选择赌一下,尽量买个指数,赌小一点。
但短期看,经济危机的影响短期很难消退,在全球政府都拉足了架势来保护经济的情况下,很难再发生系统性风险,但行业和企业分化再所难免,冰火两重天。
庆幸的是我们处于中国最伟大的时期,还处于最强上升的历史周期,个人可以避免人生更多的难。
未来半年,喜忧参半,还是圈准几个好企业,等个被错杀的价格,迎接最好的布局时机。
与契机和时间为伙伴,对收益有颗长期豁达的心,投资也没那么难。
写文章是为了整理思路和总结提高,分享只是副产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