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代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由于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急速扩大,战争的激烈程度也急剧上升。
燕国虽然是七雄之一,但是一直东进,无力和中原强国抗衡
这个时期的历史脉络就是强秦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和六国奋勇还击的经过,虽然秦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六国间不缺乏心系家国的有识之士,穷尽一生之力去对抗强秦。在发现战争无力阻挡秦军的铁骑后,许多人尝试用其他方法去削弱秦国的国力,有联姻、间谍、结盟、暗杀多种方法被提供出来,其中尤其以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最为著名。
荆轲刺秦的故事被太史公以较长篇幅收录于史学巨著《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后世了解此事也多以此书为参考,此外,太史公之后还有众多史书提到此事,但是叙事过程基本和《史记》中没有偏差,更说明了这件事情的严谨性。
不过,书中有一处提到,荆轲并不满意太子丹为他提供的助手秦舞阳,他希望一个人同行,但是这个人一直没出现,而太子丹又为此事谋划甚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精力,所以不停地催促荆轲,荆轲不得不带领秦舞阳匆忙出发,最终和刺杀嬴政失之毫厘。那么,他在等待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如果同行会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呢?接下来就让笔者带领大家去史书中查找寻索,寻找事情的真相。
荆轲刺秦
极其武勇臂力过人的狗屠
秦舞阳在燕地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猛士,让人畏惧,而燕子丹正是看上了他的胆识和气魄,再加上他是燕名将秦开的后人,自然对其委以重任。据《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中记载: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这就是原文的记载,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却不同意太子丹的看法,在他心里肯定有怀疑秦舞阳的道理,但是碍于太子丹的面子所以不想撕破脸皮,于是希望能等到他心目中合适的人选。
战国时期屠夫的经典形象
这个人选是谁呢?从情理当中应该是和他一直保持联系,并且感情深厚的人,我们知道,我们的主人公作为外来户来到燕地后,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高渐离,一个是没有姓名的狗屠,在太子丹为他送行时,高渐离为他击筑践行,但是这个狗屠却一直没有出现,史书也没有指出具体原因,也没有做出猜测,只是单纯地记载他没有出现的事情。
其实这个没现身的狗屠,很大可能是我们的主人公心仪的帮手,首先根据《史记》记载:荆轲虽然平日爱喝酒,但是其深沉好读书,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所以狗屠很大程度不是一个为了生存斤斤计较的市井小民,相反是一个极其勇武臂力过人的武夫。
战国青铜剑
为什么笔者断定狗屠是极其勇武臂力过人的武夫呢?这是因为战国时代人们所处的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屠宰牲口都是用人力屠宰,面对着野性难驯的牲畜,屠夫必须是臂力过人才能制服牲畜,也必须勇武才能避免被发狂的牲畜追得到处跑。据《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
"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除了朱亥还有聂政、以及后来的樊哙,都是此类型的武人力士形象。这也是狗屠被认为是荆轲心仪助手的重要原因。
荆轲雕像
多部文献中出现的宋如意
由于我们的主人公刺秦未遂,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所以深得后世文人的崇拜,无数墨客骚人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名字:宋如意。
这个名字对于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人来说,乍一看真不符合战国时代的命名习惯,想想战国时代名人,有楚国辞赋家宋玉。秦朝有大将宋义,继续往后朝看,汉朝时有名将宋昌、名臣宋弘、"神父"宋登、大儒宋衷等,三国时有书法家宋翼,北魏时有旅行家宋云,唐朝时有诗人宋之问,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到了唐朝才出现了一个三字名字的宋姓名人。不过我们也不能贸然否认战国时代的人没有叫宋如意的。
易水送别
那么都有哪些文章记载过宋如意呢?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到了他,据书中所述,为荆轲送行时,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不过《水经注》作为水文类图书只是在记录易水时作者想到荆轲有感而发的只言片语,而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夜航船》更是给出了详细注释。据《夜航船·人物部·名臣》中记载:
"燕丹送荆轲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而歌,宋如意和之。《国策》、《史记》俱无如意名。陶靖节《咏荆轲》诗,有"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与《水经注》俱有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张岱将宋如意和另外两人合称易水三侠,并表示虽然古书中并未记载此人,但是陶靖节的诗里出现了这个名字,除此之外清代还有数位诗人的诗词里也提到了宋如意。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宋如意真有其人,那么他必然不会是上文中狗屠者的名字,因为太史公明确记载狗屠者没有出现,因此后世人认为他不如高渐离般义气,继而忽视了他,倘若他亲临易水,民众自然有知晓他名号的人,他也定会和另外两人一样名垂青史。
笔者认为,或许宋如意真有其人,只是后世史学家考证前朝历史的渠道不同,太史公和张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了当时易水边发生的事情,或者太史公去世后的漫长岁月中有了新的证据被发现,才使得宋如意之名浮出水面,经过文学家的传播让大众知晓。
秦王宫
太史公笔下第一剑客盖聂
上文中的狗屠和宋如意之所以被人认为是荆轲心仪的助手,也是因为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平常和我们的主人公生活有交集,不管是平日相好或者是有着共同的志向,起码大家彼此相近,意气相投,成为他心中的心仪对象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却有一个堪称我们主人公敌人的人,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他的心仪人选,这个人就是盖聂。因他是太史公笔下的战国第一剑客而著名,直到今日,他仍是无数侠客小说中的重要角色。据《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中记载: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文中无法明确看出二人孰强孰弱,荆轲害怕了也是出自盖聂之口,不能客观的作为参考,不过这次论剑恐怕也给我们的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毁了荆轲大业的官三代秦舞阳
比起史书中记载的秦舞阳的所作所为,盖聂有很大可能不会像他一样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而见多识广的荆轲一定也能看出二者的区别,所以即使之前和盖聂素有间隙,也一定希望能得到他的援助。
笔者认为,盖聂虽然不是燕人,但是作为一个素有美名的剑客,一定也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凡之辈,起码胆小怕死、缺乏自觉的人是很难通过勤奋练习成为著名剑客的。我们的主人公也会主观地将他和盖聂视为同等层次的高手和有志向的侠客,当他面临刺秦这种难度极其大的挑战时,他希望有一个实力不弱于他的人也合情合理。
太史公在《史记》中特意为刺客列传
结论
太史公是历史上公认的最严谨公正的史学家之一,他写书前查阅了大量古籍并做了丰富的考证工作,所以虽然有时候他将个人情感融入文章,但是他的文章仍然十分严谨可靠,也是后世研究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参考,所以我们当然可以凭他的文章为参考,大胆假设合理论证,结合诸多其他文献寻找线索,确定荆轲的心仪人选。
从荆轲刺秦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比秦舞阳一上秦殿就恐惧的表现说明了荆轲具有强大的心理,再加上他的剑术能力,完全有机会完成太子丹的嘱托,而他最后失败,有很大可能是秦舞阳拙劣的表现让从小在险境中成长的嬴政有了一丝隐忧和提防,不过他承受了太子丹巨大的恩情,无以回报,本身的性格也让他无法推脱太子丹的催促,不得不仓促上阵,最后与改变历史失之交臂。
秦舞阳敢在十三岁杀人,并被燕地百姓知晓,有很大可能是他作为名将秦开的后人,家世显赫,有恃无恐,欺压百姓但是百姓苦不敢言,所以才能当街杀人而不受律法惩罚。并不能代表他具有高超的武艺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比起秦舞阳,狗屠者,盖聂都更有可能成为荆轲心中心仪的人选。可惜的是历史不能重来,秦始皇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但是荆轲也成为了刺客的典型代表,那就是不计较自己的利益甚至生死,单纯地以报恩为己任的武者形象,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也算是一种悲壮之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史记》
2《夜航船》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号:钧儒说史 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