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发育迟缓和谱系孩子的父母最开始都不是非常理解家庭训练的意义和方向。下面有一位来自大赛爸爸家庭训练营的妈妈在学习家庭训练理念后的几点感悟。
这位妈妈对家庭训练理解的很透彻,那么妈妈学习到并正确领悟理念后,就可以按照大赛爸爸指引的方式进行家庭干预训练。
不过有很多家长刚开始还是不知道家庭训练怎么开始啊?生活中怎么训练啊?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训练场景,家长们要善于捕捉,并且加以利用去补足和训练孩子能力的不足。那么孩子在这种自然情景下所学到的能力,就是孩子实实在在获得的能力。
家长可以从每天早上孩子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整天来捕捉,设计,拓展场景来训练孩子,下面为大家举例。
1.早上起床。让孩子选择穿哪件衣服,可以提供孩子两件衣服选择。如果孩子不会选,妈妈辅助,锻炼孩子与家人的互动,同时灌输相应词汇。
2.孩子要去厕所。这时可提前安排爸爸在上厕所,妈妈引导孩子在门外等待,锻炼孩子等待,轮流的能力,同时灌输相应词汇。
3.给孩子洗漱时。就可以自然训练孩子认识五官,让孩子一边洗脸,一边照镜子,妈妈给孩子洗鼻子时,指着孩子鼻子说:“鼻子,好脏啊“,以此方法让孩子认识五官。
4.吃饭场景。以往孩子每次都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吃饭,这次妈妈可以故意不搬凳子,观察孩子反应,触发孩子想搬凳子的需求,从而产生跟妈妈的互动,在此期间,妈妈给孩子配上相应语言。还可以在吃饭时,让宝宝分食物和水果给家人,都是非常好的社交互动。
5.孩子想要喝水。妈妈可以提前把孩子的水杯放在高处,同时周围放几样其他物品。妈妈可以故意假装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孩子与妈妈有互动,并借机灌输,示范语言。
6.孩子想要开门。孩子拉着妈妈去开门。妈妈装作没听到,孩子会看妈妈一眼,这时妈妈把门打开,这就是自然强化,因为孩子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有了开门的行为。
7.晚上要睡觉了。妈妈都可以把每天跟孩子常态性的活动设置成不一样。比如每天孩子都是和妈妈一起上床睡觉,突然今天妈妈晚上临睡觉前一直坐在客厅,就会促使孩子找妈妈,与妈妈产生互动,爸爸可以在孩子后面辅助旁白:“妈妈,睡觉!”。
那么,以上这些举例,都是日常生活的家庭训练,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调节需要干预的内容和难度。每天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训练。孩子就会不断取得进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