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还记得,第一个星际访客“奥陌陌”到来时,很多人都感到很激动,毕竟那是来自太阳系外的物体。作为来自太阳系外的“客人”,引起我们的关注是情理之中。一开始,当我们发现这些星际访客时,曾经一度认为,是不是来自太阳系外的飞行器,即,是不是外星文明派遣飞船来我们太阳系“做客”了。遗憾的是,在对第一个星际访客“奥陌陌”进行观测以后,发现那是一颗彗星。
随着第一个星际访客奥陌陌离开以后,第二个星际访客也到来,不过第二个星际访客也离开我们太阳系了。第二个星际访客C/2019 Q4(即鲍里索夫)是在2019年8月30日被天文学家发现,在2019年12月8日达到近日点,距离太阳大约为2个天文单位(即大约为3亿公里),随后在2019年12月28日达到是“近地点”。现在这个星际访客已经朝着太阳系外飞去,加速离开我们太阳系了。
虽然“鲍里索夫”已经扬长而去,由于它的彗尾非常大,此前甚至达到16万公里长,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3倍,所以在飞过近日点以后,我们还是可以截止望远镜看到它。不过,按照目前的观测情况来看,在2020年4月以后,只能使用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它。通过对这个星际访客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了它的一些细节。
鲍里索夫彗星分解,一分为二
据2020年4月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星际访客2I /鲍里索夫似乎被折成两半,分解了。对于一个天然物体在太空中分解,似乎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这个星际访客在飞离我们太阳系时,被太空碎片撞击到,所以瓦解了?事实上,真相或许不是这样。
相信大家也知道,这些彗星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当受热时,这些物质会挥发。所以,我们看到彗星在离太阳较近时,会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彗尾。当然,随着这些彗星在飞掠近日点时,受热也是达到峰值,有一些结构不稳定的彗星可能会直接在近日点附近直接分解成为多颗彗星,有一些彗星虽然没有直接分解,但是在飞离时,还是可能会出现分解的情况。如现在第二个星际访客鲍里索夫就发生了分解的情况。
根据科学报告的资料,在2020年3月中旬,天文学家就发现了鲍里索夫彗星出现了2次增亮的情况,表明这个彗星的彗核分裂了,随后在2020年3月28日,拍摄到的画面显示这颗彗星的彗核被拉长,在2020年3月30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彗星鲍里索夫分解的情况,从画面中看到了2块物体。彗星发生分解的情况,并不罕见,我们常看到的流星雨,其实也是一些彗星在飞临太阳近日点时,留下的碎片,当地球飞越这些碎片聚集区域时就会出现流星雨的景观。
星际访客会是外星飞行器吗?
这些来自太阳系外的“客人”,是否有可能是来自系外的飞行器?此前我们就分享过,天文学家肖斯塔克认为,虽然这些星际访客是彗星,但不排除存在外星飞行器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对其进行近距离特写镜头拍摄,或许会看到带有舷窗的金属外观。当然,这只是猜测,是否与外星飞行器有关,不得而知。
SETI(寻找外星情报)科学家对第二个星际访客进行了观测、扫描,不过没有发现无线电信号。当然,我们没发现无线电信号,并不意味着存在有探测器的可能性。要知道,这些星际访客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研究表明,第二个星际访客可能来自距离我们地球大约13.15光年外的“Kruger 60”双红矮星系统。意味着这些星际访客在到达我们太阳系时,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很多年,即使上面可能装有探测器,所搭载能源或许早已耗尽,没法发出无线电信号。就像我们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未来能源耗尽之后没法继续发射无线电信号,我们能够因为没发现旅行者1号的无线电信号而否认旅行者1号是人造飞行器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