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被吵后若有这些反应,家长别得意,他可能变成“讨好型人格”

孩子被吵后若有这些反应,家长别得意,他可能变成“讨好型人格”

文|小不点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犯错误,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一直都是“母慈子孝”,偶尔生气吵孩子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每一次孩子挨吵之后,父母都要及时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出现这种反应,他可能正在变成“讨好型人格”。#我的育儿日记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出现讨好型人格,他将来做什么事情都会畏首畏尾,也不敢为自己争取权益,用土话来说就是“活得很窝囊”。

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有哪些表现?

在不同的年龄段,讨好型人格的表现也不同,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出现这几种反应,很可能就是“讨好型人格”。

1、挨吵之后不敢哭

孩子的心理都比较敏感脆弱,他们对父母非常依赖和信任,如果自己被父母吵了,他们就会很伤心地哭,他们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了,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但是如果哪一天你吵完孩子,发现他低着头不敢哭的时候,很可能孩子已经变成了“讨好型人格”,他害怕自己哭会让父母更生气,所以再伤心也会忍住不哭。

2、在父母面前特别谨慎

孩子在父母面前应该是非常放松,也特别调皮喜欢撒欢,有些孩子还特别黏人,这才是孩子和父母非常亲密的状态,也是孩子正常的表现。

但是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得特别谨慎,甚至说话的声音都不敢太大,而父母不在的时候,孩子很轻松,这就说明孩子已经变成了“讨好型人格”,他们在不断地讨好父母,父母需要多加注意。

3、犯小错误也会小题大做

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孩子顶嘴,或者觉得自己很有理的情况,这说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对父母不是很怕,他们希望和父母沟通。

但是如果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父母还没有决定惩罚他,他自己先小题大做,不断地承认错误,向父母保证“下次再也不敢了”,这个时候父母别得意,不要以为孩子很懂事,其实他只是变成了“讨好型人格”,他害怕自己做错事情惹父母生气。

“讨好型人格”有哪些危害?

讨好型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特别是孩子的人格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他们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没有底气,也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成功。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放在最后,觉得这一点都不重要,反而把别人当成自己生活中的重心,这样的孩子就算长大了,也不会有幸福感,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多坏处。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

避免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关键在于父母日常的教育。

1、教育孩子的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如果父母脾气很暴躁,什么事情都喜欢简单粗暴地解决,或者对孩子大发脾气,让孩子感觉非常大的压力,每次都对孩子大吼,这样很可能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最后呈现出“讨好型人格”。

父母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讲究正确的方式,多一些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尽量不要冲孩子大吼,避免他们受到惊吓。

2、尊重孩子的感受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觉得孩子太小,不需要考虑孩子的自尊,其实孩子在3岁左右就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父母如果说孩子的不好,或者教训孩子,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尽量给孩子留一些面子,注意教训孩子的场合,尽量不要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出丑,能够语言沟通的就不要动手,少用暴力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3、不要小题大做

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要有一定的忍耐,不要什么事情都小题大做,有时候很多小问题只需要叮嘱孩子一下就行,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大发脾气,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也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过于完美,毕竟人无完人,孩子更是如此,只有自己用心培养,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

今日话题:对于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您有哪些预防的高招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079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