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开学呀?熊孩子太难管了,一直找我要手机玩,说好的半个小时,定着闹钟响了,就是不给我。”表姐在家人群里吐槽。我特别理解她,要从玩得正起劲的孩子那把手机拿回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孩子们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大把的时间,又被圈养在一个小空间里,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考验。
我们自己也整天拿着手机呢,完全让孩子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孩子少玩点游戏,可以兼顾学习,再适量做点室内运动。
这就看我们如何和孩子达成一种平衡了,聪明的家庭要跟孩子制定规则,什么时候可以玩游戏,能够玩多长时间。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有给孩子约定,告诉他每次只能玩半个小时。但说了没用,孩子进入游戏状态之后,对大人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硬把手机抢回来,小屁孩羞成怒撒泼打滚,最后搞的闹得大人小孩都不开心。
为什么立了规矩没有效果,有可能我们在立规则的时候踩了一些坑,比如说:
第一,规则是父母单方面的命令。
“就20分钟!”。
“听到没有,不要玩了。”
没有人喜欢被命令,即使孩子也是一样,命令的口气很容易引起孩子对抗情绪。
第二,没有清楚地告诉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
20年前的偶像剧《流星花园》里道明寺有一句名言,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什么。
如果做错了,不需要承担后果,这个规则就没有威信,孩子们当然不会听。
第三,随意妥协。
有的父母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规则,但当孩子要求玩完这一局,或者想再玩一会儿,父母第一反应是不同意,但当看到孩子闹情绪又忍不住妥协。
这会给孩子一个错觉,规则是可以商量的。如果父母不愿意,是自己闹得不够厉害。
孩子都是聪明和敏感的,特别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当他发现父母的规则有空子可以钻,一定会发挥自己的各种特长达到目的。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家长在制定规则时要有所讲究。
第一,制定规则要和孩子商量完成,要给孩子充足的遵守规则理由。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大家都在排队复印东西,一个人跑去插队时说,“自己要复印两份”,被插队的人竟然接受了他这个理由。
由此可见,提出请求时,如果能给他人一个理由,对方更容易接受并配合。
为了约束孩子的游戏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份计划表,规划好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和游戏时间。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比方说,玩游戏的时长问孩子希望是30分钟,45分钟还是20分钟?
为了避免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家长给出2~3个选项,让孩子自行选择。
第二,规则里包含奖惩要求。
带有奖惩措施的规则才有约束力,定规则时,就要明确告知如果违反规则有什么后果。可以是取消下一次玩的机会,或者惩罚做10道计算题。
当然如果孩子很遵守约定,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把手机还给家长,父母一定要狠狠地表扬和奖励,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现在各处学龄前APP都做得非常有趣好玩,悠悠特别喜欢用手机认字、学英语,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每次我只给20分钟的时间。现在她已经养育习惯,拿到手机先设闹铃,铃声一响,主动把手机还给我,我夸一句“你真是个守约定的好孩子”。我发现越夸她越自觉。
第三,父母温柔而坚定的坚持原则。
玩游戏时,孩子一定会想方设法拖延时间,违反约定。我们既不用大发雷霆,也不能一味地妥协。
拒绝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当孩子发现拖拉和哭闹没有效果,就会放弃这些无谓的操作,乖乖遵守约定。
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养成了。爸爸妈妈会发现,当孩子自觉遵守规则之后,养孩子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在社会上也会更受欢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0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