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灭六国,建立秦朝,他首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团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关键皇位传承,皇权的平稳交接以及皇位的更替象征着朝代的兴衰。正因为如此,历代王朝都将皇位继承看成是“社稷之大事”,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对王朝统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的人治背景下,皇帝是中枢权力的核心,在权力更替的过程中,封建王朝的多方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对皇位继承人横加干预,使得皇位继承一波三折。当皇权的代际传承不平稳时,皇权的衍生品如外戚集团以及宦官集团便会兴风作浪,甚至颠覆皇权。
东汉中后期,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导致政局混乱,而这一切其实不是像诸葛亮所说“亲小人、远贤臣”那么简单,皇统屡绝的背后是皇权强化过程中的权力博弈。
一、光武帝对中枢权力机构的改造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中枢权力变迁,实质上是皇权强化的过程,但是这个强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线向前。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的皇权是“有限皇权”,皇帝掌握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但是以丞相为代表的军功派掌握着重大事务的建议权。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创立了中朝,将丞相的部分权力收归中央,由“领尚书事”代为行使。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就是凭借大司马领尚书事的最高权力,篡汉成功。光武帝刘秀在扫除群雄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强化皇权,二是防范功臣集团。为了巩固王朝统治,光武帝一方面对豪族士族进行抑制和打击,厚养功臣而不用,将其排斥在官僚系统之外,另一方面对功臣集团在门第上优待,与他们建立姻亲关系进行安抚。
为了防止王莽篡汉在制度层面上再次成为可能,光武帝恢复了西汉时期的中央官制,使得太尉、司徒、司空三足鼎立并进一步分权,防止一家独大,三公虽然地位尊崇,但是却丧失了实际权力。此外,刘秀通过扩大尚书台,将封建王朝的最高权力转入内朝,内朝官员级别较低,不可能威胁皇权,由此皇权独大。
二、短命的东汉皇帝
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刘秀将中枢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使得“外朝”无重权,“内朝”无高官,最终的结果是尚书位卑而权重,三公位尊而无权,这就是东汉皇权强化的产物。但是这时的权力结构依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皇帝的角色太重要了。
刘秀通过顶层设计大权独揽,但是与此同时,他所肩负的事也越来越多,像诸葛亮那样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最终达到了“每旦视朝,日仄乃罢”的勤政地步。这样每天操劳于国事,刘秀能够承受,但是如果继承者完不成怎么办?巨大的权力真空总会有人去填补,虽然只是代行皇权,但也有一大批人想尝尝权力的甜头。
东汉后期,“诸帝均不永年”,光武帝享年62岁,明帝享年48岁,章帝享年33岁,皇帝的寿命越来越短,之后更加不济,除汉献帝外,东汉皇帝基本都没活过40岁。“人主既不永年,则继体者必幼主。幼主无子而母后临朝,自必援立孩稚以久其权。”在中国历史上,像东汉这样的状况绝无仅有,东汉中后期政局的江河日下、危机四伏皆与此密切相关。
为何帝王不长寿会导致政局混乱?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下,皇帝如同人的大脑,皇帝英明则能使各部良好运行。东汉正处于皇权强化的过渡时期,皇帝位于中枢位置,幼主继位会导致政治传统无法延续,各权力部门职责不明互相夺权,发生激烈的冲突从而酿成政治危机。
三、外戚与宦官的权力博弈
刘秀对东汉中枢机构进行权力改造后,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自从章帝之后,东汉大多是幼主继承皇位,和帝继位时年仅10岁,小孩子自然不能处理政务,一般是太后代行皇权,作为太后血缘关系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权重干政现象。
东汉利用豪族外戚,本来是想加强皇权,但是在皇位继承者年幼的情况下,外戚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于尾大不掉,和帝驾崩后,东汉进入了外戚长期揽政的政治循环。章帝之后皇帝大多早亡,这不仅导致皇位继承人缺乏政治上的锤炼,更是使得后继者的素质开始了持续下滑。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循环反应,皇帝幼年继位要靠宦官夺取政权,拿回皇权后缺乏经验而又依赖新的外戚处理,最终引发了东汉的政局崩盘。
在各种政治力量中,唯有宦官是和皇权永存的,在最孤立无援或受制于人的时候,只有宦官是皇权的忠诚卫士。东汉时,皇权在危难之下需要依靠密谋策划夺回政权,从而使得皇权对宦官的依赖日益加深,最终成为宦官的工具。皇城之内,宦官对禁军的掌握使得外戚势力在军事斗争的关口上徘徊不定,而外戚与士族的结合使得宦官处于道德的洼地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皇权往往支持宦官而非外戚。
桓灵之世,宦官势力达至极点,他们掌控朝政大权,极尽聚敛之能事。宦官的专权激起了清流士大夫的奋力抗争,由此导致的两次党锢之祸,外戚集团及耿直士人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东汉王朝内部也因此而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皇权和外戚势力被削弱,士族被打压,宦官势力如日中天,最终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和军阀覆灭。
东汉王朝的政治结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皇权与豪族外戚构筑起来的。东汉皇帝大多短命,外戚势力的持续坐大,最后形成了对皇权的威胁,所以身居内宫的宦官则成为皇帝的帮手。但物极必反,宦官由于自身的权力欲,便开始更加专权,又对外戚与士大夫的政治权力造成威胁,遭到外戚集团的反噬。东汉王朝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政治平衡的支点,因此在多次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滑落,最后覆灭。
参考文献:《汉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
配图:站内及网络配图
文章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史家说史”,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硬核历史知识。#文史知识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