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沙俄政府强迫中国承认《中俄瑷珲条约》,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区域,使中国丧失了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后沙俄在东北亚找到了温暖的战略据点,不断移民,强化对这些区域的占领,成为东北亚大国。此后东北一直处于战略孤地的状态,同时导致了外蒙古的丢失,沙俄也伸手到了朝鲜半岛,开始了在东北亚的战略角逐,逐渐构建其远东的安全格局。
那么《中俄北京条约》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现在我们探讨一下。
一、破坏了东北战略安全的保障
沙俄原来是欧洲国家,但是16世纪后越过了乌拉山,甚至侵入了到了黑龙江流域。之后中俄之间发生了雅克萨之战,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其实该条约奠定了东北的三角安全战略格局。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1.东西走向的外兴安岭阻挡了沙俄的北部入侵的路径,将其置于寒冷的东西伯利亚,无法扩大生息繁衍。
2.西部以黑龙江的额尔古纳河和和格尔必齐河为界限,外兴安岭西部山脉和大兴安岭北部山脉,形成了战略守护,守住黑龙江航道就控制住了入口,狭窄的入口易守难攻。
3.清朝控制的库页岛在日本海的天然存在,因此任何外敌很难绕过库页岛进攻。锡霍特山脉横亘日本海沿岸南北,山高林密,很难通过深入东北腹地。
1860年的边界条约将东北的战略安全格局彻底打碎,沦为了战略悬地。可以参见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路线图。
二、形成了沙俄的战略根据地
拥有了东北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标志着沙俄的脚步彻底走了东北亚的核心地带。这里虽然也比较寒冷,但是相比原来的战略根据地西伯利亚,要强上百倍。尤其是乌苏里江以西,这里和东北温度是一样的,拥有大片可耕种的平原和谷地,尤其是兴凯湖附近的平原和绥芬河谷底是难得的农业区,大量移民可以在这里耕种繁衍,甚至可以养活大量驻军。
沙俄有着极强的海洋意识,完全占领了日本海中国海岸线,而沙俄在却在东北获得了优质良港-海参崴和库页岛,同时海岸线的边界一直延伸到了图们江口,将我国的东北成为半封闭、无出海口的边疆之地。
通过远东战略据点,沙俄不仅仅可以逐渐控制东北,还可以插手朝鲜半岛。整体来说,破坏了清王朝百年时间构建的以藩属国朝鲜和天险两部分组成的东北安全格局。
三、外蒙古危机随之而来
沙俄占领了外东北之后,形成了太平洋重要的战略据点。其后,沙俄不得不考虑其远东战略安全,那就是远东和西伯利亚乃至欧洲腹地,仅仅有一个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接,如果一旦出现危机,那么从蒙古西部可以直接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么它的整个远东就战略孤地,任人宰割。
于是沙俄先是强行租借旅顺港,后占据唐努乌梁海,推动外蒙古独立,构建了沙俄的远东的三角安全格局。
这一切都是以中国东北战略安全牺牲为前提的。尤其是外蒙古独立,中国再无地缘优势,东北也就成为战略悬地。
当前东北的经济衰落,一方面有工业体系和体制方面的问题。还有一点,那就是战争如果发生了,敌人实施三面切割战术,东北就会成为孤地弃子。从地缘安全角度分析,东北太不幸了,距离危险为太近了。如果东北高度工业化和富足,一旦有失,会导致资敌以财。
九一八事变后,当时高度的工业化的东北成为日本的兵工厂,已经是前车之鉴。因此中苏关系恶化,从60年代开始,很多东北的工业、高校、研究所就已经开始迁到西南、西北,其中约向三线内迁的企事业单位有200多个、人员达到了100万,当时的三线建设将东北推入了低速工业化,并导致东北经济的相对衰落。因此准确地说,东北的衰落就是从60年代开始的。更多请关注顺风爱旅行!顺风前行!
来源:中新网、中国网 图片源自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