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宇宙真的是由大爆炸诞生的吗?

宇宙真的是由大爆炸诞生的吗?

  • ‌宇宙诞生来自一场惊天的大爆炸,已成人们的共识。但我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劲:一. 现在人类知晓的宇宙几乎是无边无际的。而这些无法用数量描述的物质,竟然来自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奇点,实在不可思议。二.这个小的可怜的奇点不知为何有一天(据说是138亿年前)突然爆炸。于是,像孙悟空那样,“宇宙”诞生了,这样的奇特方式,也算是第一次推动吧。可怎么想也有那么一点上帝创造世界的影子(科学与宗教的完美结合?)。三. 既然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宇宙又是从那个奇点长出来的,即便宇宙膨胀的速度和光一样快,宇宙的半径也只能小于140亿光年,可据科学家观察,宇宙半径有400多亿光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断定,宇宙中任何质量大于零的物质,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也就是说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可又有人解释说高速膨胀的不是宇宙中的物质,而是时空。可实际情况是,我们观察的所有对象,都是实实在在的恒星,星系,亮、暗星云等等。如果只是时空在天马行空,以远大于光的速度四处分散。那么众多星星又怎么从那个奇点到达人们的观察点去的呢?四.大爆炸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发光体在空间运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光谱岐变,运动方向朝向我们,光谱线向紫端移动,反之移向红端。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频移的光谱线主要是向红端移动,而且恒星离我们越远,移动幅度越大。此现象提示天文物理学家,所有的星星均远离我们而去。从中心一点向四周快速移动是爆炸的基本形态。于是,宇宙诞生就冠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并且还找到了物证—弥漫在宇宙中的3k微波幅射。从红移的规律还发现,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这就产生一个疑问,除非太阳系是宇宙中心,否则不可能所有的星星都离我们远去。于是又有人解释,宇宙像一个气球,恒星均处于气球的表面。气球膨胀时,球上所有的点均相互离开,不存在中心之说。而且,无论球体多大,圆心角是一样的,球面离中心越远,等角度的距离就越大。如果按此推断,宇宙大爆炸时,所有的物质,不管大小,不论种类,一律以相同的速度向外扩张,否则就形不成气球状的宇宙。假定星系就是如此运动,那么,我们视线朝向原奇点方向,将会呈现巨大的没有星星的空间,以奇点为中心的138亿光年2倍距离的尽头才会有淡淡的星光。这样的星光,恐怕只有像哈勃这样的超级望远镜才能看到。而近观我们的四周,星星会很密。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理论不靠谱,但也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反驳观点。

‌我认为,在没有绝对说服力的理论情况下,不如采用哲学的解释:宇宙就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的集合。太阳,地球包括人类,就是在一瞬间的时光里,在极小的空间里的过客。无数这样的过客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登台表演。共同组成这灿烂的宇宙风光。

‌说了这么多,你会说,不就是想否定宇宙大爆炸理论吗?那倒不至于。只是想从纷繁复杂的解释中找一个简单的解释。君不见,开普勒的行星运行三定律多么清晰严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多么简单明了;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又是如何字字千钧。总之,世界越简单越好。谁也不曾想,如此千差万别的宇宙大厦,都是用原子这一种砖砌成的。正因为如此,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要把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这四大宇宙运行发动机用一个更简捷的“大一统理论”来囊括。

‌那光线的多普勒红移现象又如何解释呢?实践证明多普勒效应是存在的。人类凭肉眼虽然看不出来光的红移,但可以用耳朵听到类似的现象。火车从身边来去时笛声的变化就十分明显。但用光谱的多普勒效应来解释宇宙的产生,必然会导出宇宙大爆炸的结果。可是,用大爆炸来解释宇宙,又似乎有点牵强。不能圆满解释不如不解释。比如,大爆炸之前是个什么样子,黑洞內部的物理规律,还不是用不讨论,不解释来推挡吗?不过,红移的现象本身还是应该解释清楚的。那么,如果不用多普勒效应,又该怎样解释恒星光谱的红移现象呢?下面就是我的愚见,供行家参考和批评。大家还记得,关于光的性质,百年前的“波粒之争”曾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以“波粒二象性”解释圆满结束,并以此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光子的质量为零,它的速度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但它又是有能量的,它的能量来自物质各种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现代量子力学认为,光从发光体发射出来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大小等于“普朗克常数”与波长的乘积。由此可见,不同颜色光的能量并不相同。一份紫光可以从某种金属原子中打出电子,可哪怕再多几份红光也打不出一个电子。就是说,红光能量不如紫光。不过红移也不是紫光变红光,而是光的谱线向红端移动。

遥远的星光长途跋涉,射到观察者的眼睛或望远镜的镜头,能量一定会损耗,由于普朗克常数是不变的,能量损失的后果只能是光的波长变长,光谱自然向红端移动。当然,能量减少的量与谱线红移的关系存不存在;如有的话,该如何量化,都不是我能解决的。我只是一种猜测。但是,如果光谱的红移就是因为能量的损失使光量子波长变长造成的,宇宙就无须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诞生,也不须出生前蜷在那微小的奇点里受罪,诞生后也不需要宠大的星系拖儿带女,背向我们拼命逃亡。整个宇宙只需要按照已有的规律正常运行。至于神秘的3k微波幅射,完全是为了解释大爆炸理论而出现的。宇宙空间有比0k高几度的幅射并不奇怪,总不能没有温度吧!究竟应该高几度好像没什么讨论的必要。至于重元素的产生,无须大爆炸做功。如此的爆炸强度,轻元素是可以合成为重元素。但按照大爆炸的理论,爆炸的一瞬间,元素并不存在,氢、氦等初等元素是之后才产生的,不管产生的时间离那一瞬间多短,它都不能再一步步走向重元素。重元素还是要靠一代又一代恒星惨烈的死亡方式来产生。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662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