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北京最长的胡同,曾是中国人禁地,拥有庞大的西式建筑群拍照超美

北京最长的胡同,曾是中国人禁地,拥有庞大的西式建筑群拍照超美

导读:北京最长的胡同,曾是外国人的使馆区,见证中国半个世纪的耻辱史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胡同是最能体现出文化的地方。胡同是北京的血脉和根,皇城底下的帝王兴衰,寻常百姓家长里短,深藏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北京有着太多的知名胡同,如果你逛够了南锣古巷、杨梅竹斜街,走腻了琉璃厂、五道营,不妨跟着写者一起,去看看这条北京最长的胡同,来一次休闲惬意又不拥挤的春日之旅。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清末时的是外使馆聚集地,所以沿街洋房林立,建筑都是西洋风格,且现在基本保持原貌,有一些成为国家机关办公地点,如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招待所等。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街,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东江米巷后改名为东交民巷。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

这里的建筑基本都还保留着二十世纪初的西洋建筑风格,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走在这条胡同里,一股历史沧桑感不由得扑面而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当年是不允许中国人进入的。中国的地方中国人却不能进去,想想就觉得憋屈。当年第一次阅兵,路线规划指明要从这条胡同走过,就是要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沿着这条幽静的街由东向西漫步徐行,边走边看。不时会看到拍婚照的新人,环境很安静,人不多,可以骑着自行车慢慢欣赏,那里有邮局,有博物馆,教堂,还是众多国家的大使馆旧址。街边建筑上有许多铭牌,告诉我们这条街的今昔。当初皇城根下的这条最普通的小巷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要承受这么沉重的历史沧桑吧。比利时使馆,乡村别墅式的建筑,现在成了紫金宾馆;日本公使馆,这一带现存最早的建筑,现在是市政府的一部分;法国邮政局,几易其主,几经修缮,现在是静园川菜馆;只有小巧精致的圣弥厄尔教堂依然如故,飞檐上的鸽子发出百年不变的咕咕。东交民巷,成了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页。

现在东交民巷是北京唯一西式建筑集中的街区,不过某些是不能拍照的要很当心,这里有些建筑已成为国家重要权力机关,有些宅邸是国家重要人物居住,走在这条路上有无数的探头看着你。这条胡同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更与旧中国屈辱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回忆,这条北京最长的胡同里很多漂亮的小洋楼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看不出当年战争时的痕迹,但是胡同里的一砖一瓦似乎还留着不朽的记忆。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东交民巷,对于这个曾经禁止中国人进入的地方都有哪些要说的,欢迎在评论处留言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04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