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为啥你的说教没有效果?跟孩子好好说话,父母试试“我向信息”法

为啥你的说教没有效果?跟孩子好好说话,父母试试“我向信息”法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这是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学会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关系融洽,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良好的沟通同样适用于孩子与家长的对话之间,我们会发现从小生长在家庭融洽,沟通流畅的孩子,在对外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时,也是非常顺畅的,而且这种小孩儿往往情商都非常高。那么想要培养出孩子会沟通的良好习惯,就要从我们家长自身做起,从学会跟孩子好好说话开始。



朋友小王的孩子,在前不久去医院被诊断为“惊恐障碍症”,家长知道孩子患了这种症状也被吓得不清。原因就是在一次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后,小王非常严厉的批评了孩子,甚至还动了手。我的朋友小王以为棍棒底下能出优秀的孩子,以为严厉的教育能促进孩子的成功,没成想,刚批评玩孩子,孩子就突然之间出现手脚发麻,眼前模糊等症状。等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惊恐障碍”说是孩子受多了惊吓,并且孩子一直在默默承受从不表达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自此之后,我的朋友小王,就开始转变了教育孩子的模式,尝试与孩子多沟通,孩子做错事也转换了应对的措施,尽量温柔的对待孩子。几次下来,小王的孩子开始逐渐对父母敞开心扉,出现“惊恐障碍”的症状也逐渐没有了。

我们都知道与人沟通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家长在工作时,也因为是工作的原因,会稍加注意沟通的方式。但是在回家面对孩子时,可能就已经抛开了工作的束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产物,所以在沟通时大多也失去了耐心。一次两次对孩子说话有问题,长期下来孩子也变得对家长闭塞,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家长应该怎样调整呢?可以去学习说话的“我向信息”原则。



关于“我向信息”原则

这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方式,与其之相反的说话原则是“你向信息”原则。同样意思的一句话,用你向和我向去表达,给人听话确实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我向信息”原则更注重的是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且不加以批判的语句。“我向信心”是在表达的时候将综合了行为、感受和影响。举个例子,假如孩子贪玩的把玩具洒满一地,并没有收拾起来,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去说呢?用一般的家长说话方式,可能上来就会责怪孩子,你怎么不收拾玩具,把地上怎么弄的这么脏!赶紧收拾掉!但是如果用“我向信心”原则去说话呢?家长会说:地上铺满了你的玩具,妈妈刚刚打扫过地面非常的辛苦,所以我很生气,因为这会让我再重新收拾一遍。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分别跟孩子说,哪一个可能会觉得做的不对去帮家长收拾呢?相信应该是第二个。因为我们在表达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是因为才生气的。而不是只说,我很生气你怎么可以这样。



影响孩子与家长的原因有哪些?

林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人不睦家必败”。这短小的一句话也强调了家庭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不断的存在摩擦的状况呢?

1.命令式说话

这一类主要指向的是强势型父母。很多家长在家中面对孩子当然是处于一个“强者”的存在,在对孩子说话时,我们很多家长会忽略掉地位平等性,对孩子说话不是斥责,就是命令。让孩子去刷个碗,会说快去刷碗,对孩子像发布号令一样。这种带有命令的语言,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适。

这种命令的状况,还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幼小无反击能力的时候选择隐忍,但是一旦长大觉得自己可以独树一帜的时候,就跟家长顶嘴,做出肢体和语言上的反击。所以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拒绝用命令式语句去沟通。



2.不够尊重孩子

每一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尊严,基本上刚开始懂点事的孩子就会有的,而我们大人往往会忽略掉孩子这一部分。比如孩子很看重一件事情,但是家长可能就会选择性忽略,觉得孩子说话不重要等等,这种不尊重孩子说话的行为,也会抹杀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电影《狗十三》中,主人公因为自己的狗走丢了情绪低落,可是家人却找了一条长得很像的狗去敷衍孩子,这严重伤害了孩子,没有尊重孩子。一切认为孩子还小,没事糊弄一下就好的这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如何在现实中做好“我向信息”的沟通

1.从小与孩子“我向信息”的沟通

孩子的沟通工作,应从小做起,这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语言系统,这对今后他们的成长、与人交流,是有重大影响的。

很多人会觉得孩子才2、3岁,有必要这么早吗?孩子能懂吗?事实科学证明,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可以从一部分语言和肢体行为方面去理解了。所以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多一些肢体语言,一些表情等来向孩子传达。在孩子能说话比较流畅时,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慢慢的可以用语言去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2.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第一情绪

所谓第一情绪,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时拥有的第一情绪反应,当然,我们还有第二情绪。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事物可能会产生两种情绪反应。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切莫让自己的第二情绪去超过自己的第一情绪。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不小心把暖壶的水打翻了。我们家长第一情绪可能是心疼孩子烫伤了,第二情绪可能是怎么这么不小心把暖壶打翻。在表达上,如果第二情绪超过了第一情绪,我们就会责怪孩子:你怎么把暖壶打翻了!怎么走路不看路!

本来是一片好心和心疼的,表达出来的确实让听起来像是责骂。这是不妥的。所以我们在说话时,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第二情绪,尽量去表达自己的第一情绪。



“我向信息”是一种良好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它能够表达我们积极的心态,更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应用的时候,也不要怕麻烦,不要觉得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十分的不好意思,只有我们正确的表达了,孩子才能真正的理解我们的用意。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多运用“我向信息”,拒绝让孩子再猜谜。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811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