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年少成名到晚年身败名裂——白马将军公孙瓒矛盾悲哀的一生

从年少成名到晚年身败名裂——白马将军公孙瓒矛盾悲哀的一生

导读:

公元199年,威震塞北的公孙瓒在易京城内自焚而死,首级被送到许都曹操处,自焚之时公孙瓒面对败亡的将士和袁绍军队凶猛的进攻,他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或许他在思考,思考自己的一生因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思考年少时意气风发的自己去哪了......


公孙瓒画像

出身高贵,年少成名

公孙瓒字伯圭,出身于贵族家庭,凭借自己显赫的家世和修养加上天然的颜值加成,让公孙瓒受到了当时涿郡太守的欣赏,太守不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孙瓒,同时太守用人脉帮助公孙瓒当了当时大儒卢植的学生,并和后来的汉昭烈帝刘备建立了同窗之谊,不出意外的话公孙瓒在自己岳父这个伯乐的举荐下在官场上一步步熬出头来,成为一方父母官。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孙瓒所处时代是腐败的走向末路的东汉王朝,十常侍之乱愈演愈烈官场上腐败不堪,太守刘其被人陷害判了一个流放的罪名,不忍恩人受苦的公孙瓒不顾他人的劝阻和法律的限制,乔装押送士兵沿途护送刘其,

汉末英雄志记载:

郡太守刘其以事犯法,槛车征。伯珪褠衣平帻,御车到洛阳。其当徙日南,伯珪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举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与先人辞於此。"再拜,慷慨而起。其时州里人在京师者,送行见之,及观者莫不歔欷。

好在太守刘其半路上被赦免回到幽州官复原职,公孙瓒本人也因此事因祸得福,得到世人称赞并举为孝廉,为后来公孙瓒走向人生巅峰之前带来了很多人脉。

鲜卑骑兵

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公孙瓒的忠义行为并没有改变东汉朝廷腐败的现状,属于公孙瓒的时代来临了,塞北的鲜卑人看见巨大的东汉王朝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对塞北的防守也不如当年了。

鲜卑人动了小心思,不断派骑兵骚扰塞北关隘,有一天鲜卑按捺不住了,派出了几百名骑兵南下骚扰,可惜的是他们遇到了公孙瓒,此时的公孙瓒手下只有几十名巡逻骑兵,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公孙瓒没有逃跑反而主动出击。

三国志记载了这场小型遭遇战:

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经此一战,公孙瓒让鲜卑人知道汉家儿郎的骁勇善战,世人仿佛看到了遥远的幽州出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腐败的官场抵挡不了公孙瓒抗击塞北胡人的一腔热血,十常侍能怎样?黄巾之乱能怎样,年轻时候的公孙瓒就是要扫除世间不平之事。

汉朝骑兵

威震塞外,封侯拜将

光和年间,凉州边章韩遂造反,公孙瓒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前去支援,刚走到蓟中就遇到中山太守张纯勾结塞北乌桓首领丘力居发动的叛乱,二人聚众十余万人劫掠幽州,使得幽州各处遭到极大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在如此严重的局势下公孙瓒受命平叛,带领三千铁骑征讨张纯丘力居十余万大军,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公孙瓒没有退缩主动出击,将叛军杀得大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中郎将,封都亭侯。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也可能是死神

但张纯和丘力居二人贼心不死,很快,二人在塞北纠结大量胡人骑兵继续发动叛乱来控制北方州郡迫使颠覆汉朝统治,公孙瓒也不甘示弱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公孙瓒组建白马义从并主动出击塞北,与胡人骑兵打的火热,双方经常战至深夜。

《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

塞北各族胆寒于公孙瓒疯子一样的作战方式,都互相告诉对方南下劫掠时要小心骑白马的人,因为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去西天取经的高僧,也有可能是公孙瓒这种把他们送去西天的死神。

白马义从

野心膨胀:屠恶龙者成恶龙

公孙瓒在新来的上司刘虞的帮助下,张纯被门客所杀首级被献到刘虞账下,自此塞北胡人在公孙瓒的威慑和刘虞的安抚这种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吃的处理模式下使得塞北安静无比,

但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公孙瓒没有变成一代名将,也没有了年轻时候那种忠义为大的思想觉悟,反而却愈加残忍暴虐,在随后平定黄巾军的战争中,公孙瓒对黄巾军毫不妥协,用血腥手段镇压数万黄巾军,缴获大量物资财富和数万战俘武装自己的军队。

平叛成功后,公孙瓒用强大的骑兵和军队以及对任何敌人都采用赶尽杀绝的态度,成为北方霸主,各路诸侯对他保持恐惧和恭敬的态度让公孙瓒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贪婪自私的恶魔,他开始对塞北各个民族斩尽杀绝,双方结成死敌,使苦寒的塞北在他的铁骑下变成修罗地狱一样。

此时的公孙瓒不再是威震塞北守护幽州的白马将军了,屠恶龙者变恶龙,公孙瓒变成了和之前张纯丘力居一样劫掠百姓的恶魔,幽州百姓对这个曾经的保护神失望了,可公孙瓒还没有停止他的疯狂举动,什么忠义为先,保家卫国,现在的公孙瓒眼里只有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草菅人命的残忍心态。

汉室宗亲刘虞

公孙瓒南下被阻,初露颓势

公孙瓒实力极度膨胀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开始四处树敌,早在幽州之时面对自己的老上司刘虞主张用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做法就使得公孙瓒强烈反对,于是他不顾塞北各族追求和平的想法不断截杀丘力居等人派来求和的使者。

随后公孙瓒在平定黄巾军之后,实力迅速膨胀纵容部下抢劫百姓招致刘虞反对,同时又玩了一把无间道让刘虞的儿子刘和被袁术扣押使得双方矛盾加深,公孙瓒让自己弟弟公孙越去帮助袁术攻击袁绍结果中流矢而死,公孙瓒认为袁绍故意杀了他的弟弟,不顾袁绍的请求主动挑起战争。

战争中公孙瓒和袁绍在经历多了多次会战彼此伤亡巨大,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更是在这场战争中被麴义消灭,随后双方因拉锯战导致钱粮耗尽以及董卓借用献帝之名调和等原因不得不罢兵休战。

战后因在界桥之战和龙凑之战中公孙瓒损失了大量骑兵,公孙瓒被迫放弃了南下的想法,经历这场战争后公孙瓒已经出现了颓势,可是现在的他早就变成一个穷兵黩武的野心家,他不再考虑自己是否还是当年那个忠以为国的公孙伯圭了,此时的他只想着将整个幽州的百姓和塞北的胡人一起绑上他的战车当中陪他进行最后的疯狂。

袁绍

公孙瓒杀害刘虞,众叛亲离

回到幽州的公孙瓒不反思自己为何失败,却将怒火发泄到刘虞身上来,认为刘虞过于仁慈节制自己用兵才导致自己失败,刘虞则不甘示弱,认为公孙瓒不爱惜百姓损耗民力用于他的私欲,结怨塞北各族和冀州的袁绍使得幽州处于腹背受敌的局势。再加上之前刘虞的儿子刘和被公孙瓒设计扣留在袁术那里,使得刘虞有了起兵攻打公孙瓒的念头。

很快双方的战争打响了结果是不知兵的刘虞被击败,三国志记载了当时情况:

虞兵不习战,又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急攻围不下。瓚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虞遂大败,与官属北奔居庸县。瓚追攻之,三日城陷,遂执虞并妻、子还蓟,犹使领州文书。

先坐而咒曰:“若虞应为天子者,天当风雨以相救。”时,旱势炎盛,遂斩焉。传首京师,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归葬之。瓚乃上训为幽州刺史。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公孙瓒用“天象不救”这种荒唐的罪名将受百姓和各族人民爱戴的刘虞斩杀,彻底激怒了那些受到刘虞恩惠的人在得知刘虞被公孙瓒这样斩杀之后纷纷哭泣和愤慨公孙瓒的暴行,此时的公孙瓒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袁绍、乌桓、幽州本地豪族盯上了,他的灭亡之日不远了。

闫柔

四方打击,公孙瓒穷途末路,自焚易京城内

刘虞死后,其部下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为老上司起兵报仇,推举燕国(北京大兴)素有威望的闫柔为统帅,在闫柔整顿幽州兵马后受到刘虞恩惠的塞北各族也纷纷起兵响应加入闫柔的讨伐大军,同时刘虞之子刘和从袁术逃出,袁绍在收留刘和之后让他和麴义一同进兵幽州,此时闫、袁双方军队中汉兵、胡兵共十余万人一同讨伐公孙瓒,斩杀公孙瓒两万余人,迫使公孙瓒逃往大本营易京。

在各方势力的打击下,公孙瓒好像被吓破胆了,再也没有当年白马将军的风采了,面对气势汹汹的讨伐大军,公孙瓒龟缩在城内整日饮酒作乐,仿佛外面的一切都与他无关。面对忠于他的属下受到围困向他发出求救信号时,公孙瓒竟然说出了这种奇葩理论:

《英雄记》曰: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瓒以易当之,乃筑京固守。瓒别将有为敌所围,义不救也。其言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力战;今不救此,后将当念在自勉。

面对忠于他的属下受到围困向他发出求救信号时,公孙瓒竟然认为自己要是发兵救援就会让属下以后依赖他,不如不去救让属下自己突围出去,这样可以激励其他属下在受困之时自我勉励。

公孙瓒提出的这个奇葩的理论和不发兵救援的行为寒了自己属下的心,使得原本忠于公孙瓒的将领们害怕日后被包围时得不到救援,一些人直接放弃追随公孙瓒去选择投奔其他势力,在易京城内走不了的将领也没有为公孙瓒卖命的意思了,此时的公孙瓒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内部的危机,却整日在易京中饮酒作乐,仿佛逃跑的将领和士兵与他无关。

很快,公孙瓒的末日来临了,袁绍没有放过这个老对手,在劫获公孙瓒像黑山军求救的书信后,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伏,误以为援军开到的公孙瓒出城接应结果受到伏击后被迫退回城中,得手袁绍顺势攻入易京城内,此时的公孙瓒知道自己的末日来临,为保诸侯最后的尊严自焚而死。

出身于白马义从的赵云

公孙瓒矛盾复杂的一生

年少意气风发,威震塞北的民族英雄

自焚之前的公孙瓒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只留下烈火中的一声叹息,他从一个年少成名威震塞北的民族英雄落得个众叛亲离穷途末路的下场,往日英姿绰绰的白马将军到现在手下再无一骑一人,他没有延续他前半生的辉煌和理想,他的实力膨胀的太快让他被欲望蒙住了眼睛。

假如公孙瓒没有杀害刘虞,听从刘虞的劝告体恤百姓联合各族完全可以创下一番伟业,可是历史没有假设,公孙瓒和塞北各族结下死仇,杀害刘虞惹来各方打击最后招来灭顶之灾。

陈寿:“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

郝经:“瓒挟劲气,辄害宗子。百楼虽多,云胡不死。

公孙瓒的功绩和性格特点就这样被后人总结了,他的前半生辉煌无比,威震塞北平定叛军,拥有上万骑兵和战无不胜的白马义从,但他的后半生却因势力的扩大和野心的膨胀让他变得刻薄寡恩,易京城内的大火让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变成了历史,一同流入历史的长河当中。

总结

公孙瓒的一生充满矛盾,他年少时忠义为先和荡平乱世的目标没有实现,不是敌人太强而是他后半生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我们不能只单独看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发生的故事,因为我们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一生是一成不变的,公孙瓒他用他矛盾悲哀的一生让我们感叹世事无常和懂得人性善变的道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791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