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领先于西方诸国。可是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朝却败得一败涂地。很多人说是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的,其实并未看到事情的本质。早在1663年,中国就造出了长十八丈(约56米),阔二丈二尺(约6.8米),高二丈三尺(约7.2米),桅杆高18尺的封舟。结果在100多年后,清朝却因船小帆弱,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那清朝的造船业是如何没落的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顺治十七年,清廷任命达素为安南大将军,令他率满洲劲旅去福建征讨郑成功。同年五月十日正午,清军水师与郑成功部将周全斌大战于厦门港口。双方激战正酣之际,郑成功堂兄郑泰率50艘鸟船闯入,与清军用火炮互击,不仅大败达素,而且还击毁清军船只数艘,缴获满船十三艘。
康熙继位后,对明郑政权的鸟船十分重视。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奉命出使琉球,便在福建建造了两艘鸟船作为“封舟”之用。而“封舟”,最早是明朝派往琉球册封琉球王,显示国威用的。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所谓的“封舟”,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但事实上,这两艘封舟威力巨大。不仅船体硕大,而且船上还配备有火炮24门。在张学礼前往琉球的途中,便与郑家的鸟船相遇了。当时清军的封舟率先开炮,一炮下去,郑氏船只便支离破碎,船上百名船员葬身鱼腹。
康熙二十三年,施琅率舰队兵分三路向澎湖列岛发起总攻,其中五十六艘大型鸟船立下汗马功劳。不久之后,清军水师击毁郑氏舰队,郑克塽被迫降清。郑克塽投降后。一直困扰清廷几十年的海上威胁被解决,清廷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将造价不菲的鸟船全部拆除。从此,鸟船便消失在了清军水师的战斗序列中。
清王朝统治者自以为消灭了帝国的隐患,从此开始高枕无忧。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此时的欧洲,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正凭借坚船利炮,四处探索和发现新大陆。后来崛起的英国,更是凭借强大的海上舰队,组建了日不落帝国。而清朝负责造船的官员更是各个中饱私囊,雁过拔毛,导致鸦片战争时期,连一艘能打的战舰都没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7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