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传统教育与冷暴力
——如果爱孩子,请尊重他是仅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
序:
有句话阿德勒说得特别写实走心:”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纵观身边,垂暮老人、主力壮年、莘莘学子总有那么几个忆想童年时,却有着对父母深深的不惑与幽怨,或许这就是”中国式传统教育“隐疾所在,有些人一生并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因为父母的期许,所有努力仅仅为博那寥寥几个字的肯定,对于“人”而言,甚是悲凉。
以下分享均为真人真事,以与身为父母的我们共勉共省。
我家装修好后,朋友一家三口和一友人同往参观,喜欢玻璃制品和生性自由的我把盛满水果的玻璃容器置于一个特别简约的小板凳上放在沙发前,我觉得要让水果也要享受随性的愉悦。 7岁的小男孩子可爱好动,活跃在沙发上对各种公仔娃娃向我提出各种问题,两位家长参观其他房间。突然咔嚓一声,玻璃容器从小板凳上摔碎,水果稀里哗啦的散落了一地,孩子的爸爸从卧室冲出来对着孩子一顿怒吼:”是不是你干的“?孩子触电式地从沙发上跳下来,手足无措地、满脸通红而且特别不确定地回答:”不......不是我“。坐在沙发上的另一个朋友立即解释是他不小心踢到的,确实也是如此,并不是小男孩子所为,但孩子反应让我心里一阵心疼诧异,面对爸爸的暴怒质问,他甚至没有委屈没有愤怒,而是那样的不自信?甚至是以为真的是自己干的!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至少这样无厘头可以说欲加之罪的事儿并非一日之寒!一阵圆场,事情好像就这么过去了,小男孩开始捣鼓我的各种饰品,他好喜欢各种项链耳环,还往自己身上配戴,妈妈有些许尴尬地说孩子就喜欢这些,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只有说孩子对母爱很眷恋。
事情过去了一些日子,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感,和孩子的妈妈深入交流了一次,希望有用吧。孩子极为不自信,源自爸爸权威之下的不尊重,这就是中国式传统教育的特质之一,请问这和”棍棒下出孝子“有几个分别?冷暴力对于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由孩子一力承担,而且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对自己完美救赎!孩子较为明显的喜好偏差足以影响他的性取向(无歧视同性恋的意思),他的不自信会影响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自卑易自大,自大易自狂,自狂易反社会情绪的滋生,并非危言耸听,案例比比皆是。身为父母,不要忘记孩子是一个”人“,不管孩子是婴儿时、幼孩时、童年时、少年时,他都是身而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请不要忽略他们的情绪,长期的压制只能让他们生长中的神经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好弱小,只有父母可以依赖,所以潜意识想有父母的信任与认同,这种情绪会伴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安全感初初来源于些。
我为我们家辰哥感到荣幸,哈哈,他可以自由地拿着他的手机屏二次元的美女问我:“妈妈,你说我这样算不算思想抛锚,反正外婆说是”!我会打趣他:“你都10多岁了,思想不抛锚就不正常了”!不忘记我们的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应了那句话“食色性也”,灭天性只会被反噬,所以尊重它顺应它合理处理它,孩子是仅仅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他为自己而生而战,我们只是旁观者,沟通时请多用“我建议”、“你觉得呢?”、”你很棒!但是你看这样......会不会更好些?........
同为父母,一切共勉共省,愿天下孩子在文化迭进的时代我们可以同步,为彼此更美好的人生,请不要使用”冷暴力“!
刘婷小姐
2020-04-0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6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