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医师说食材,今天为大家介绍经药之首——桂枝。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中药肉桂是该树的皮,是厨房的常备之品,经常被厨师用来炖肉)。
桂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
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一、经典文献对桂枝的认识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生南海。
《千金方》: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桂枝为经药之首,张仲景方凡二百余,用桂枝者七十余,这充分说明了桂枝之重要。
仲圣之用桂枝,不外四端:
①解表祛邪,②调和营卫,③降逆(气逆、水逆、火逆、血逆诸逆皆可),④止痛(内外皆可,肢痛腹痛)。
解表祛邪,故可“出汗”,“利关节”;调和营卫,故可“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降逆、止痛,故可“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
①解表祛邪。
常配伍麻黄,如麻黄汤、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等;
②调和营卫。
表阴证常配伍甘草,如桂枝甘草汤、半夏散及汤等;表阳证常配伍麻黄或葛根,如麻黄汤、葛根汤等;卫强营弱或营卫俱弱常配伍芍药,如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
③降逆。
降气逆常配伍枳实,如桂枝生姜枳实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七物汤等;降水逆常配伍茯苓,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等;降火逆常配伍芍药、龙骨、牡蛎,如火逆而津液不足常配伍芍药,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栝楼桂枝汤等;如火逆而津液不固常配伍龙骨、牡蛎,如桂甘龙牡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降血逆常配伍大黄,如桃核承气汤、桂枝加大黄汤等;
④止痛。
止身体痛常配伍附子、乌头,如配伍附子见于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等;配伍乌头见于乌头桂枝汤等;
止腹痛常配伍芍药、饴糖,如配伍芍药见于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如配伍饴糖见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
二、桂枝的应用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肌,味甘而缓,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凡外感风寒,无论表实、表虚均可应用。用治:
①外感风寒表实证,常与麻黄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力,如麻黄汤(《伤寒论》);
②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有汗、脉浮缓等,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治:
①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②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伍白芍、饴糖、甘草等,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③寒凝血瘀之经闭腹痛或通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
④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⑤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常配炙甘草、人参等,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3、用于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又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用治:
①脾阳不运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即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②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三、桂枝的相关配伍
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
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
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
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
四、桂枝的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那今天就说到这,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或者疑问,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我是王医师说食材,有喜欢中医的朋友,欢迎留言评论,我每天会精选一些问题回答,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进步,学习更多中医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6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