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清明假期访古昌图
原创 关外三陵 来源:辽宁记忆 微信公众号,版权属于原创!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探路小分队利用清明节假期在铁岭市昌图县文物管理所的朋友陪同下,对辽北重镇昌图进行了一天的实地考察。
昌图县是我们辽宁省最北部的一个县,北与吉林省四平市接壤,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畜禽生产加工基地。昌图县境内交通便利,境内有哈大铁路、平齐铁路两条铁路及哈大高铁,102国道、303国道、 沈哈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
昌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辽代设五道154州时期,隶属东京道,境内南有肃州﹙现昌图县的马仲河﹚,北有韩州﹙现昌图县的八面城镇﹚,中有安州﹙现昌图县的四面城镇﹚。在金代属咸平路。元代属中书省的开原路。明代这里为边墙最北端的要塞之地。清代这里属蒙古族科尔沁部游牧地,嘉庆七年﹙1802年﹚置“常突额尔克”理事通判,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升厅为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为县后,昌图一直为县级建制。
昌图人杰地灵,养育了一批知名人士和优秀儿女。民国时期有东北保安副总司令、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中将旅长梁中甲等;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年代有赵晋阳、金田三、孙西村、许芝、刘勇新等著名英烈人物。建国后更是名人才辈出,如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著名航天科学家王永志,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刘树勋,金融专家、轻工部顾问何松亭,江西省委书记刘瑞森,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张昭,留美著名科学家孙国封,核工业专家黄河和艾连友,化工专家任景文,能源专家翟玉林,宝石鉴定专家刘涌泉和刘万,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佟韦,原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原台湾“立法院”院长梁肃戎,著名诗人李松涛,儿童文学作家薛涛,世界举重冠军吕刚,亚洲举重冠军李卓等等。
这次活动主要是考察昌图县的历史遗迹,由于这些历史遗迹分布在全县各个地方,所以想一天看完是不可能的,昌图县文管所的王琦同志给我们规划了一条能够体现昌图历史的访古线路,由于这次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所以团队以小分队的形式来完成这次访古考察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成员:团队顾问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蔡老师、辽宁大学考古系赵老师、团队队长陈赫、副队长宋阳、队员程晓陆、孙厚哲、王磊等,由于昌图距离沈阳较远,早七点从沈阳出发,近两个小时到达昌图县,王琦在高速口迎接我们,今天考察的历史文化遗迹一共有六处,国家级一处四面城遗址、省级三处八面城遗址、明代边墙遗址、吴俊升墓、铁岭市级泉头镇日军侵华遗址、县级日伪飞机场旧址。
首先我们去了泉头镇的日军侵华遗址,这里有一座日军侵华时留下的一座小红楼,据昌图县文物部门的资料“侵华遗址位于今泉头镇政府西南400米处,修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用红砖修成,供日本高级职员休闲、娱乐,共两层。该楼现整体保存完好,因楼体为红砖砌成,外观为红色,百姓称“小红楼”。”这座建是铁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闲置好像无人居住,在没有来到这里之前,以为这座建筑是日军军事用途的建筑,来到实地以后,经过调查,当地居民说这里是伪满时期小野田株式会社的建筑,为职工舍宅,前些年还有一座小白楼已拆除,该楼周围还有几栋日式建筑保存完好,我们建议当地文管部门将该处建筑群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辽宁境内为数不多的工业建筑群之一。
▲日式舍宅
▲老铁桥
▲带有满铁标志的铁轨
第二站是明代长城遗址,这是我们文保团队首次考察明代最北端长城,由于这段长城位于昌图县与开原市的交界,所以两地均说最北端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我们不去讨论地理位置,在铁岭境内有中国明代最北端的长城,这样说就没有问题了,由于辽河套长城主体建筑材料为夯土,五百多年的风吹日晒地表的痕迹不是很多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探寻了一小段明边墙遗址。
▲明代边墙遗址
第三站是昌图县级文保单位日伪时期飞机场,这座飞机场记载的资料不多,但是保存的相当完整值得一看。
▲飞机场旧址
第四站省级文保单位八面城辽金古城遗址,这地方由于年代太久,地表的遗址看到的不多,据说在这里出土过一个八面石经幢,所以这里就叫八面城。
▲八面城遗址
第五站省级文保单位吴俊升墓,在东嘎镇东双村,吴俊升,字兴权,原籍山东历城。1863年生于昌图府兴隆沟屯 (昌图县老城镇长青村兴隆沟屯)的一个贫苦农家。年幼时嘴受过冻伤,因此说话吐字不清,常是磕磕巴巴,被人戏称“吴大舌头”。参军入伍后,最终升至黑龙江督军。1928年,他在迎接张作霖回东北的途中在沈阳三洞桥被日军埋设的炸药炸死。吴俊升死后并非埋在他的出生地,而是葬于昌图县东嘎镇的五龙岗。这里有一道从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墁坡高冈,因这道高冈中有自然凸起的五个山头,形似巨龙,俗称“五龙岗”。为什么要葬在这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吴俊升生前自己坐飞机为自己选的墓地,另一说墓地选址是吴俊升死后,张学良亲自乘飞机选定的。五龙岗当时还有两个泉眼,是一块风水宝地,故葬于此。目前吴俊升墓保存情况一般,局部破损严重,听王琦介绍已经向上级部门申报维修了,我们也建议把墓地上的一些文物运回博物馆保存以免丢失。
最后一站国家级文保单位--四面城,这里也是辽代古城遗址,位于四面城镇政府东200米处一高起台地上,城址四面城墙夯土筑成,呈不规则方形,南墙长314米,西墙长510米,北墙长400米,东墙长584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城有南北两门,城东、北两面有护城河,城内遗存大量辽金时期的陶瓷片标本和兽面瓦当、卷云纹瓦当、灰黑色大方砖等建筑材料;还有“政和”、“元佑”等北宋钱币、铁箭头、铁甲片、车辖等遗物,该城是辽代通州治所,金代为归仁县治。2000年在城内出土安州残碑,引起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四面城城址因这块石碑而得以佐证为辽代安州州治。
▲城门遗址
▲文保碑
一天的走访下来,回到沈阳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虽然很辛苦尤其是两位开车的志愿者,但是这一天大家的收获也是蛮大的,在明代烽火台赵老师还发现青铜时代的夹砂陶片以及铠甲片,我们将这些历史遗物都交给了王琦让她放到博物馆收藏起来,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对昌图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了解,等疫情过后带领大家一定要再访昌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5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