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高考志愿填报六大陷阱,高考生家长千万别犯!速转

高考志愿填报六大陷阱,高考生家长千万别犯!速转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堪称“二次高考”的复杂工程。作为高三家长和学生,面对高考升学的问题,该从哪里去获得升学经验?需要掌握哪些数据?从哪里可以获得升学知识?


易百谦教育为各位考生和家长奉上,报考时最容易忽视的六大陷阱,大家可一定要抓紧重视这些问题,避免报考失误,搭上大学四年的前程。

陷阱一:考入好大学热门专业就算成功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

看得见的失败是孩子没有考好,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没有报好,高分落榜;看不见的失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严重影响考生职业发展。

家长不能提前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有所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陷阱二:越俎代庖,家长代办


高三考生的家长,年纪普遍都在四十多岁,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让家长们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资源人脉。


而高三考生,虽然大多数已经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但他们常年处于备考状态,一心只关注学习上的事,对社会的现状和职业的发展难免缺乏足够的了解,处于懵懂和困惑的状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很多都是“一问三不知”。


那么考生和家长在阅历、经验上的巨大差别,就导致许多家长认为考生年幼无知,完全没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在高考报考这件大事上,很多家长就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把考生该做的工作完全揽过来自己做,甚至连最终的志愿填报环节也包揽过来,有的考生甚至连自己的志愿表都没看过几眼。


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孩子的志愿填报,倡导的是家长参与,但不是家长包办。


同时,我们也很少见到有考生家长的职业是专门从事报考工作的指导专家,即使这些家长是企业的老总,政府的领导,在纷繁复杂的专业院校面前,在陷阱百出的报考政策面前,也都是门外汉的状态。在帮孩子准备报考这件事上,如果不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辅导,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陷阱三:目光短浅,缺乏规划


虽然高考志愿的最终结果和形式的确只是对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但是家长们不能仅仅把高考志愿填报简单的等同为“挑大学、选专业”,这是过于短视的表现。


高考志愿不仅仅追求的是分数的不浪费,也是在追求考生与所学专业和所报考学校的适配,进而为良好的职业发展和获得人生幸福打下基础。


因此,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站在人生的高度上去看待未来的行业和职业选择,进而选择能够最有利于帮助他实现目标的专业和高校。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来看,考生在高考报考之前即使无法明确的树立人生目标,也要对职业和学业目标有初步的思考,例如这些问题:是否要考虑进一步读研深造?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未来是选择专业型职业还是能力型职业?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打算毕业在什么地区发展?


然后,根据筛选出来的选项,做进一步的分析,看看自己被这些学校和专业,录取的概率有多大?

陷阱四:不重视体检,忽视专业对体检的要求


高校在录取时会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学校《招生章程》的补充规定对进档考生身体条件进行对比,因此,在志愿填报时考生若规避了体检受限,被录取的几率会增大。根据《指导意见》,有学校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不宜就读等,此外,一些高校会在《招生章程》中补充体检要求。考生要仔细查看自己的体检结论,再对照指导意见和拟报高校《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是否有受限情况、受限类别是哪些,在选择专业时避开受限专业。

陷阱五:调研不清,信息不明

除了通过使用测评工具对考生的兴趣和性格进行探索以外,在对专业和学校的信息调研方面,家长也需要做充分的工作。


很多中国考生的家长对专业和大学的了解,还仅限于“看名字选专业”和“看名字选学校”等错误方式,缺乏对专业和大学信息的基本调研。考生在高考报考之前对专业的了解是一无所知的,更不用说对大学进行调研。


同时,也有许多高校利用了家长和考生这种疏于调研的心理,对专业和学校名称进行过度营销化的包装,尽可能的跟“理工”、“科技”、“信息”、“系统”这些热门词汇绑定,使考生和家长获取的信息更加不透明。为避免雾里看花、选错方向,专家对报考的帮助则为重中之重。

陷阱六:政策不懂,技术不会


高考志愿是个技术活儿,这当中不但有政策的解读,还有报考策略的设计。然而,我们的家长对报考政策的学习普遍是临阵磨枪,现学现用,缺乏深入的钻研和分析。


现如今,大部分省份采取了平行志愿的填报录取方式,可是很多家长对平行志愿的投档方法、录取规则、退档风险等几乎还一窍不通,有些家长走亲访友向“前辈”学来的经验却是顺序志愿的报考经验,这样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参考意义呢?


除了对录取方式不了解,“两线差”、“专业级差”、“专业清”、“分数清”等专业报考术语对家长来说,也是一头雾水。没有专业指导老师的讲解,家长根本很难吃透这些术语背后的复杂含义。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出分以后,那么,知道高考分数以后,要如何设计志愿表的结构和梯度,也是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头痛之事。


高考填报的雷点这么多,想在短时间之内完美避开,从全国2800多所高校中选出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没有前期稠密的准备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浪费孩子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分数,就需要家长多上上心,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向专家咨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9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