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4321育儿法:4种情绪,3项原则,2个情感,1项工具

4321育儿法:4种情绪,3项原则,2个情感,1项工具

德国诗人威廉·布施曾说过:“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感同深受的我在新年伊始,郑重写下育儿目标:戒掉4种情绪,坚持3个原则,建立2种情感,运用1项工具,做一个践行4321育儿法的妈妈。




一、戒掉4种情绪

戒掉不必要的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睦至关重要。


01 爱

父母之爱也是一种情绪表达,毫无疑问我们与孩子亲近,护他们成长,应该是世界上最在乎最关爱他们的人。适宜的爱确实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过多的爱却成了孩子不堪承受的负重。

真正的爱是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父母的需求和愿望。

我不会再随意决定游玩的目的地而拉着孩子匆匆出门,在孩子拖沓的时候狠狠责备,而会考虑他之所以磨蹭,是他心心念念的城堡还没有搭建完成,他根本不想出门;

我不会在孩子的睡点满足他外出的愿望,良好的睡眠和原则让孩子情绪更稳定更有安全感;

我不会在孩子拒绝吃正餐而索要零食时轻易妥协,良好的饮食习惯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不会再因为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代劳穿衣的工作,承担迟到带来的责罚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

我不会再以天冷为借口,迟迟不与孩子分房睡,独自睡觉是孩子走上自立的必经之路

……

我才发现,以爱之名我已经在限制孩子的自由、禁锢他的独立了,戒掉过多的父母之爱,让他更自由地成长吧。


02 焦虑

父母的焦虑很大一部分缘自上文提到的过度的爱。我们总觉得这个世界太危险,孩子就应该在自己的保护中成长起来,我们用自己所谓的爱筑起一道无形的墙,把孩子与“危险”隔绝,却忽略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规则和环境的人才是父母的职责和爱。

另一方面,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也会加剧父母的焦虑。育儿方面的实践知识越少,我们越容易犯一类错误:放大孩子的小缺点,高估孩子的优点。可能前一秒觉得孩子完美无缺,下一刻因为某个小瑕疵就觉得他一无是处。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

过度担心孩子的幸福,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你怀疑自己应对生活的能力,那么你也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解决生活的难题。相反,你对自己越有信心,也就越相信孩子的内在同样拥有应对生活的力量和方法。

化解教育孩子的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相信孩子!


03 期待

作为家长,在倾心付出自己对孩子的爱时,很容易用自己的期待绑架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没读过什么书而吃尽生活的苦,他或许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一个单亲妈妈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孩子视作唯一属于她的依靠;一个集团老总,更希望他的孩子能按照他的意愿选读专业并接手他的事业。

家长的这些期待,很可能成为亲子关系破裂的导火索。孩子必须主导自己的生活,而父母必须做好自己的期待管理,很多时候孩子的志向与父母的期待是大相径庭的。

四岁多的儿子选择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儿童房,在服装搭配上也不再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时间安排上也自己拿主意了,将来他还会选择自己的爱好、专业、大学、职业还有家庭,而我要做的就是从此刻起做好自己的期待管理,并不断调整。


04挫败

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受到自己在亲子关系方面能力不足。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育儿方式方法选择上,在严厉和娇纵之间摇摆不定,自己的情绪在自信和挫败间起起伏伏。一方面想要严肃对待孩子的问题,一方面却又心疼孩子怕他招架不住。“摇摆不定”的后果就是收效甚微,最后无计可施,失了孩子的信任,增加了自己的挫败感。

育儿先育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本着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初衷,摒弃无益的挫败感,在实践中坚定原则,获取孩子的信任。




二、坚持3个原则


01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规则

如果我们过度保护孩子,他将无法体验不尊重规律的后果,那么他就不会尊重秩序和规则。

如果孩子被刀伤过,就会对刀的锋利产生敬畏;如果孩子不遵守使用火的规则,就会被烧伤等。这些体验会让孩子明白秩序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必须遵循才能获得相应的自由,违背则会接受相应的惩罚。

引导孩子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秩序和规则,帮助他们调整和适应社会生活,这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快乐和谐的社会人的最重要的方法。


02 避免和孩子发生战争和冲突

任何与孩子之间的斗争都是徒劳无益的,还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

孩子的好斗性有足够的出口,但对手绝对不应该是家长,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朋友。避免权力之争最重要的是坚持——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要改变孩子做什么。如果我们总是深陷与孩子的冲突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学习应对权力之争的技巧,而是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地位,必须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引领者,而不是独裁者。


03 给予孩子持续的鼓励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的成长需要水。”那么什么才是鼓励?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要让你的鼓励具体化。

“确定你说的话是否是真正鼓励的另一种方法,是它只能在当时对那个人说,而赞扬是更宽泛的。”《正面管教》作者如是说。“孩子,你真棒!”可以对大多数人说,但“孩子,你这幅画线条非常流畅,看得出你很喜欢运用红色和黑色,你能跟我说说这些图案吗?”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肯定,这些话语是专门对他说的,可以提升孩子画画和表达的欲望,增强他的自信。

“鼓励(encouragement)”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

持续且具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沮丧经历,帮助他们获得勇气和自信,更好地习得适应社会的各项技能。




三、建立2种情感

孩子需要爱,更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在了解和探索周遭世界时,也在不断试探和确立自己的地位,他们需要知道,即使自己发脾气、弄花沙发或者把妈妈的梳妆台弄得一团糟时,他们仍然是被爱、被需要的,即他们是因为自己而被无条件接受,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在寻求家长的关注,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寻找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每天都会遇到新的挑战,于家长也一样,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情感去耐心面对。

鲁道夫·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人类从婴儿时期,就需要通过成就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持续的鼓励,“将心给与”,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四、运用1项工具

不良问题的应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借助一项正面管教工具——和善而坚定。

和善,意味着不说教、羞辱或侮辱一个孩子,表明的是你对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尊重;坚定,意味着确保商量的事情要完成,是要用必要的行动支持你说的话,帮助孩子了解你说话是算数的。

这可不是一个小挑战,孩子在地上打滚吵着要棒棒糖时,你是否可以温和地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坚定地带他离开商场;孩子打碎了你最心爱的花瓶,你是否可以不去责怪和惩罚,而是同情孩子因为打碎了花瓶感受到的惊恐,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弥补,比如清扫,或者通过一些他能做的事或者你们一起做一些事来挣钱再买一个新的花瓶。

责骂有时候会让孩子变得小心谨慎不再犯错,惩罚也让孩子惧怕而不敢再犯,但我们并没有教给孩子对错和责任等一些你希望教给孩子的东西。有时候责骂和孩子只会换来孩子的对抗与叛逆,做出一些更加令人不快的事情来挑战家长。

当然,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并不能避免娇纵,但会让事情得以改善,帮助我们认识到更多可能以爱之名犯下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新的一年,清空焦虑自卑的育儿情绪,帮助孩子建立更坚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并接受社会规则,避免和孩子的权利之争,给予孩子持续的鼓励,和善而坚定地和孩子一同成长。

2020,孩子必然不会成为天使,但我们始终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04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