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一颗中国的棉花种子在月球发芽了,嫦娥终于可以盖棉被了。

一颗中国的棉花种子在月球发芽了,嫦娥终于可以盖棉被了。


从中国带来的种子在月球上抽出绿芽——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随着嫦娥四号一起登上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而在这个狭窄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里冒出的小嫩芽意义重大。

BBC新闻给出高度评价:

BBC在新闻报道中写道“生命自有其法”(Life finds a way),这标志着首次有生命物质在月球上生长,被视作是在迈向太空长期探索进程中意义重大的一步!

中国科学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段比较专业,大家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跳过。在生物学上就是建立微型生物圈,嫦娥四号一共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携带了大约2.6公斤的微型生物圈,另一个就是玉兔二号探测器,我们所说的种子发芽就是指在这个微型生物圈累的一颗棉花种子发芽了。这个微型生物圈是是试验荷罐体是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为173毫米,高198.3毫米,共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以及果蝇6种生物,这些作物将试图形成一个微型生物圈——类似一个人工的,可以自我继续维持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18毫升水、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的相机,生物生长空间约为1升,总重约2.6千克。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最大的生物圈,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界碳循环,微型生物圈里面虫卵孵化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种子发芽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可以为发芽的种子,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果蝇是消费者,它们可以加快碳循环。土壤里含有微生物,可以作为分解者

当然还有问题有待解决:

当然发芽不代表它可以成长,考虑到月球绕太阳公转,和月球自转的问题,月球阳面和阴面的转换时间,如果你想要在月球上度过一天必须要花费360个小时在地球上植物有阳光可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阳光时进行呼吸作用间隔是12个小时,但在月球上间隔时间却比这远远要长,这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还需要看实验结果。



  •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些植物?选择这些作物的考虑是,棉花可以用来做衣服,土豆可以作为宇航员食物来源,菜籽可以榨油。

此前也有很多国家尝试在月球上建造微型生物圈,也有国家曾将乌龟带上月球,可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这次微型生物圈中棉花种子发芽,为在月球上培养生物提供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BBC才会会用如此高的评价去评价这一次的实验。

相信中国的航天技术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这一次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外太空移民的一些可能性,当然这可能得等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后,不过在我看来,人类终究是要踏出地球的束缚,宇宙的宽广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加有智慧的外星生物存在,航天技术的大力发展,相信终究会为我们人类踏出地球那一天做出准备。

这里是锐话题,每天带你解读一个深度话题我们下期见。

#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819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