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孩子的“兴趣”吗?家长的认识偏差,容易耽误孩子的潜能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也是指引孩子们向着成功步履坚定的路灯。但是关于孩子的兴趣,家长又了解多少呢?
小刘的儿子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但是越到后面,孩子的兴趣就愈加衰退,当初想去学习钢琴的是他,现在又哭着喊着不想学了的也是他,小刘作为妈妈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她就征求了几个朋友的建议,有的说,你看朗朗成为钢琴家也是他家长“逼”出来的,你最好也逼孩子一把,让他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而有人却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把孩子逼到死角,这种方式让孩子来学习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大多数家长应该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到最后又是无计可施,纠结半天:让孩子坚持还是放弃呢?那么面对孩子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兴趣”,家长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来具体了解一下“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而易见,兴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么有坚定的信念,要么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孩子在艰涩的学习道路上乘风破浪。
兴趣的基本概念为“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许多家长就疑惑了:孩子半途而废,是真的对原先本想要学习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吗?其实不然。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抵是,孩子脑海中所期盼的学习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就比如,学习钢琴,他们本以为只是随便在琴键上敲几下,就可以弹出一首美妙的曲子,殊不知这背后要下很深的功夫,每天要坐在钢琴前面苦练许久,才能达到弹奏的标准,就此,孩子也因无法忍受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而直接放弃。
其实兴趣并非天赋而是一种动力,因此人们常说,有了兴趣,离成功就不远了。所以说,正确的引导、后天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就要求,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以及孩子自己想要上某个兴趣班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以免赔了时间,还没有如愿以偿。
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兴趣
第一步:明白兴趣班一定要是孩子的兴趣
一些家长悄悄的将孩子的兴趣曲解了原有的本义,这也暗示了他们产生的“自私”心理,或者为了完成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又或者为了不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而强迫产生的“兴趣”。
可是这些都还是孩子的兴趣吗?其实只是虚有其名的“兴趣班”罢了。如果家长的确有以上几种想法,那么兴趣班将会是以孩子厌学告终。
所以建议各位家长,明确兴趣班不是家长自己的兴趣,也不是别人的,更不是为了上学所缔造的陌生的兴趣,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是否要报名该兴趣班。
第二步:可以允许孩子的兴趣发生变更,但前提是要弄清原因
孩子半途而废,原因无外乎有三种,
第一种是他们真的在深入尝试后,认为很枯燥、无聊,当初选择它因为只是一时兴起,但是现在感觉不必再进行下去了。
第二种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困难,无法进行,就想着要放弃。
第三种是孩子因为一时的心情不好,而无心再去上兴趣班。
这要求家长在得知孩子要放弃之前保持心平气和,不能因此对他们发脾气。如果说,孩子放弃的原因是第一种,那家长就不必再强迫孩子接着保持兴趣了,但是前提得要先把剩下的课程上完,这也能锻炼孩子的恒心与毅力。若原因是后面二种就不难办了,家长最好与孩子一同解决困难,这样孩子的兴趣又会重来。
第三步: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说的“我没兴趣”
有兴趣是前提,但是努力才是铸就成功的基础。家长在让孩子学习特长时,一定要立好规则,把握适度,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他们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放弃,这样终究会养成一种逃避、懒惰的习性。
所以说,不能轻易的相信孩子“我没兴趣了”的说辞,因为任何兴趣的顺利运行,都需要“努力”成为输入动力的马达。所以,能够及时的监督与提醒孩子,坚持到底,他们就可以将兴趣使然的尝试发展成宏大的成果。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记住这两忌六要
两点大忌:
1、家长太过急于求成
在给孩子报了书法兴趣班时,小丽发现自己的儿子有明显落后于其他的小朋友,这时她就开始急了,问老师这该如何是好,老师就轻描淡写的说,回家多练习一下就会有长进。
于是小丽就每天逼着孩子在家练习十几张书法,久而久之,孩子对原本十分感兴趣的书法逐渐打消了趣味,甚至直接请求妈妈:我不想上书法课了。
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孩子家长的急于求成,因为看到了别的孩子的飞速进步,而自家孩子却停滞不前,就十分着急,逼着孩子进行“题海战术”,可是最终让孩子不堪重负。所以说,家长一定不能太过急于求成,向专业老师求教正确的学习方法。
2、与别家孩子攀比
大多数孩子可能都被父母从小“比”到大。“你看邻居家的小孩,次次第一名,你呢?”、“你怎么这都做不好啊?你表姐像你这么大时啥都会做了”诸如此类的带有训斥意味的对比,其实是十分伤孩子心的。
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在某个兴趣上小有成就,就不要对其进行太多的干涉,孩子明白兴趣加上努力就等于成功后,攀比只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六大要点:
1、让孩子拥有成就感,体现学习的乐趣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激将法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人爱听贬低自己的话语,所以说,想让孩子认为学习时的快乐,就要让孩子心中充满成就感。
比如家长在教孩子时,时不时的提出几个小问题,表示自己不懂,来“请教”孩子,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学有所成,渐渐的也会对学习颇有兴趣了。
2、让孩子找到胜任感
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简单开始,常常告诉孩子“你可以做到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与成就感也是相通的。
3、表扬、鼓励、支持
父母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当孩子做事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及时的安慰,鼓励,因为他们年纪尚小,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家长的鼓励就是他们学习的快乐源泉。
4、引导孩子找到学习方法与规律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道路上的助力军,父母可以通过与老师、成绩好的同学家长进行学习方法上的交流沟通,以方便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再对孩子进行监督。
5、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习惯
当孩子可以抱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他们也自然可以把学习当成习惯了,当孩子学习完后,记得问他们一句,学习的怎么样呀?是不是很轻松?很有成就感吧?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将学习定义为一种快乐的事情,自然习惯也来了。
6、提供恰当的学习环境
安静舒适是前提,可以让他们心平气和的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让孩子好好学习,兴趣是前提,努力是基础,家长是鼓励更是锦上添花,因此,作为家长明确,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有父母的支持也极为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