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男人和女人是互补的,妈妈温柔体贴,爸爸阳刚勇敢。爸爸带孩子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说:“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亲的教育。”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可见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
那么爸爸带大的孩子都有哪些优点呢?
1.孩子更聪明
研究发现:孩子智能发展的高低与和父亲接触的密切程度息息相关。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指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
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爸爸们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不像妈妈们那样“小心翼翼”。很多看似“不靠谱”的亲子互动通常只有爸爸的超大脑洞才想得到、做得出,不知不觉在玩乐中开发了孩子智商,也加强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2.孩子敢于冒险
妈妈在陪伴孩子时,多是呵护体贴。妈妈在带孩子的时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尝试一些新鲜事物的,否则孩子会缺少一些冒险精神。
爸爸则不一样,往往带着孩子玩一些更有冒险性的游戏,这样孩子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更具有冒险精神,更有勇气。在爸爸的陪伴中,孩子也就学到了自立、勇敢、坚强、爱动手、爱探索、敢于冒险的阳刚的性格品质。
3.孩子更独立、更勇敢
多数的爸爸对宝宝采取“放养式”的教育方法,想去做就做,想做什么要自己动手,而不是像妈妈一样操心很多,怕宝宝有危险。而爸爸的这种做法让宝宝更有了自己的主见,让孩子更独立。
爸爸习惯将问题抛给孩子自己解决,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妈妈主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言,更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智力。
由于男性的天性使然,教育孩子时总是让孩子大胆尝试,并不过多去呵斥孩子。爸爸带孩子属于“放羊、散养”,所以孩子能更好的独立,养成勇敢的性格。
4.孩子更爱运动,也更具有创造力
妈妈们陪伴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讲故事、玩室内游戏、唱歌等,而父亲更喜欢用打球、跑步等运动的方式,因此,爸爸更能帮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通常情况下,妈妈希望孩子能够循规蹈矩,而爸爸则多了一份探索精神。孩子的“破坏力”有时候是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表现,爸爸往往允许甚至鼓励这种“破坏力”的存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让孩子体验来自男性的力量
在孩子眼里,母亲一般是温柔的、细腻的……,而父亲的生理结构和角色承担则使得他成为力量的象征,父亲会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爱。比如,抱孩子的时候,把孩子抛起再接住,或者托着孩子开几圈“飞机”,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刺激的经历,孩子不管是吓的哇哇叫或乐的嘎嘎笑,所体验到的都将是来自男性的力量。
6.孩子的情绪更稳定
妈妈很多时候是感性的,当遇到问题时,妈妈会惊慌失措,这样子孩子也会受感染。有时候孩子本来都没事,看妈妈情绪不对,就吓得大哭起来。孩子在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环境下长大,只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当同样面对一件小事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急躁、不耐烦的态度。
而爸爸相对理性一些,情绪也更稳定,遇到问题,会很冷静,会认真引导,处理事情也很淡定。他们不会和孩子计较细枝末节的小事,大事上往往会引导孩子努力克服,即使孩子很暴躁了,爸爸反而能保持一贯冷静风格面对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保持心态上的平和,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
7.有助于孩子的性别认同
爸爸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孩子会把父亲作为男性形象的范本。男孩从爸爸身上,学习自信、勇气、探索、自控力。女孩从爸爸身上,了解到正确的、健康的异性观。并不断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爸爸参与孩子的成长影响着孩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角色认知。
8.有利于培养孩子情商
有研究表明:孩子成长期,父爱的缺失比较容易使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即孩子成长过程会比较容易内向、孤僻,情商低下,社交能力较差,这是在孩子成长阶段父亲缺席引起的比较严重的后果。
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在陪伴过程能吸收爸爸妈妈对人对事的不同态度,引导孩子形成更完美的为人处世方法,赋予孩子更高的情商以及更好的社会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尽职的爸爸,他们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从不缺席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比如奥巴马,为了能与两个孩子共享晚餐,他会放下忙碌的工作;为了帮助女儿培养好阅读习惯,他会带她们去书店,并且晚上给她们读睡前故事,读完了七本《哈利波特》。而最让奥巴马自豪的一件事是,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举中,也从来没有缺席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总统,却是孩子一生的父亲。”
但是也有很多爸爸,一直在做“隐形爸爸”,总觉得自己工作忙,也觉得应该“女主内,男主外”,所以缺失孩子的成长。
其实,爸爸带娃创意十足、有趣搞怪的带娃方式,惹人捧腹。虽然爸爸带娃有时候会逗比,很无厘头,让人哭笑不得,但却能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和创造力等等,而且还能在玩的过程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所以爸爸还是要多参与哦。
那么,爸爸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陪伴中呢?
1. 妈妈要赞赏爸爸并学会放手。
妈妈要学会放手,虽然爸爸带娃有时候让人很费解,但还是要学会放手,而且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肯定他们的做法。这样他们得到支持和引导,带起宝宝来也更有动力哦。这样子既培养了孩子跟父亲之间的感情,妈妈也得到了放松,真是一举二得呢。
2.妈妈要满足爸爸的“英雄主义”情怀,并且要学会适当示弱
每个男人都是有“英雄主义”情怀的,都想成为自己妻子和儿女心目中的英雄!孩子有难题了,你想丢给老公解决,别直接说:“去找爸爸!”你要说:“你爸爸最厉害了,肯定能想到办法的。”
当孩子用软软糯糯的童声对他说:“妈妈说爸爸最厉害了,一定有办法的。”他会反驳吗?他一定会豪气地揽过去的!所以说,为了将爸爸推到孩子面前,妈妈要偶尔示弱,给爸爸存在感,让爸爸觉得妻子需要他,孩子崇拜他,他会很有成就感,也就会愿意陪伴教育孩子。有时候想让爸爸参与到育儿当中,也是需要一定的智慧。
3.妈妈要创造机会.让爸爸和孩子多接触。
妈妈要尽量利用爸爸出门前、下班回家后的时机,让孩子主动和爸爸亲吻拥抱,并让爸爸也这样对待孩子。平时爸爸工作很忙不能及时赶回家,妈妈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给爸爸打电话,让孩子和爸爸通通电话,让孩子知道即使爸爸因为忙陪的时间不多,但对他们的爱却一点也不少,尽量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爸爸的爱。
4.爸爸要合理安排时间。
如果爸爸平时真的特别忙,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也是可以的。只是在30分钟的陪伴里面,爸爸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要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并与孩子建立连接和互动。可以玩点男人才能玩的游戏,可以强化孩子的性别认识。其实每天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就远远比长时间的心不在焉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更好。
5.爸爸再忙也要做到陪孩子睡觉。
爸爸虽然工作忙,经常要加班,但最好还是赶在孩子睡觉前到家,可以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尽量做到陪孩子睡觉,这是建立基本亲子依恋的基础。
6.爸爸要经常充当倾听者。
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妈妈要有所回应,同时也可适时将问题推给爸爸,让爸爸充当孩子的倾听者,并及时地为孩子排忧解难。所以,不妨做一个爱“推卸”责任的妈妈:“有问题找爸爸去,看看爸爸会怎么帮你。”同时,也要和爸爸经常沟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好,尽量达成一致。
7.给孩子营造一个平等、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
爸妈妈妈要努力营造浪漫美满的夫妻关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即便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幸福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人格比较健全,生活比较平和,性格也更加开朗大方。而在不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变得内向、胆怯、不自信、敏感等。所以,父母恩爱,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有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
结语
爸爸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是错过了。如果你不想以后后悔,那现在抓紧时间多陪伴吧!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份快乐,是其他事情都无法体会到的。而你的陪伴也给了孩子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人生路上最好的礼物。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中父亲如果缺席,实在是不称职。所以,希望爸爸们能放下繁忙的工作,少点应酬,能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
愿每位父亲,都能用心陪伴孩子。
愿父母们能一起给孩子满满的爱和安全感,指引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