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网上育儿文章看的家长,你一定发现了:
育儿的观点可真多啊!
更让人头疼的是:
好像都挺有道理!
你会不会偶尔也感到困惑:
到底哪种教育的策略更适合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当初教育哥哥的纪律策略,很可能现在对弟弟不起作用。
因此在考虑“哪种教育方法更适合”之前,有必要先思考两个前提:
1、孩子的气质类型
2、父母的气质类型
什么是气质类型?
每个人出生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比如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气质”和“性格”有点像,但却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说某人“勇敢”、“友善”时,这些特质和后天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可塑性强,是“性格特征”。
但气质是天生的,形成早,不易改变,也没有好坏之分。
比如我们常说有的人好动、性子急、外向,有的人安静,慢性子,内向,这其实讲的就是“气质特点”;
中国人有个成语叫“因材施教”。
既然孩子们各有各的气质特点,这些特点也没有好坏之分,那么针对的孩子的气质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教育策略,肯定是必要的。
至于如何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以及爸爸妈妈可以如何引导不同气质的孩子,可以参考我之前发的这篇:5个生活细节反应孩子的”气质密码“——孩子的真性情到底是啥?
我们今天主要讲讲刚刚提到的第二个前提:
父母的气质类型如何影响孩子?
先评估一下自己的气质
爸爸妈妈的气质,当然也是与生俱来的。
家长的气质特点,很可能影响你对孩子的严格程度或宽容程度;影响你对孩子某些行为的承受能力;决定了你如何看待和回应孩子的行为;影响你与孩子的关系;影响你所倾向于采用的教育和纪律策略。
那我的气质特点是啥呢?构成气质的因素主要有下面这些:
1、敏感性:
你对噪音,气味,声音,味道和触感有多敏感?大声的噪音会给你带来多少不适?您如何忍受这种不适?
2、活动等级:
你每天有多活跃?你喜欢很多活动吗?还是喜欢安静地久坐不动?
3、强度:
你是个“高反应堆”的人吗?例如,你不论开心还是生气,反应都很明显,让人人都很容易知道你现在的心情?还是反应很轻微,很难让别人看出你的感受?
4、规律性:
你喜欢固定的日程安排还是更喜欢自发随机?
5、适应性:
你如何应对变化?你是很快进入新情况,还是在进入新情况之前花时间评估情况?
6、坚持不懈:
你能坚持多长时间?你是否有可能还没完成一项任务,就转移到另一项活动去了,还是通常会坚持完成一项任务?
7、分心:
你的注意力能持续多长时间?分心有多容易?
上面这些构成气质的的因素,假如每一项在横坐标的数值都是1-5,那你是更接近坐标左边,还是右边?
比较你的气质与孩子的气质
爸爸妈妈了解自己气质有什么意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它可以帮助你把自己的气质与孩子的气质相比较。
通过气质比较,找找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适应度,可以帮助家长识别出:
哪些领域可能很适合你和孩子,哪些方面可能容易给你们带来困难。
例如下面这两种情况:
- 如果我们的气质相似怎么办?
爸爸或妈妈与孩子具有相似的气质,有利也有弊。
比如,妈妈和孩子两个人的活动水平相似,大家都好动,精力无限,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匹配。
但另一方面,如果妈妈和孩子的反应强度都相似,就很可能导致激烈的分歧。
而且情绪反应也可能会传染,如果爸爸真的很容易情绪低落沮丧,而孩子的气质也相似,则可能导致孩子也跟着情绪低落沮丧。
- 如果我们的气质相反怎么办
同样,气质相反有优势,也有劣势。
想象一下,一位爸爸非常随性,不怎么喜欢固定日程安排,但孩子却很喜欢规律性,不愿意固定的生活日程被打乱。
那么孩子跟爸爸在一起时,很可能感到焦虑和不安,因为他无法提前知道接下来的计划。
但是,对立有时也可以平衡彼此。
比如一位适应变化能力很强的妈妈,抚养一个不容易适应变化的孩子,妈妈强大的适应能力就可以给孩子带来充分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
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气质,给我们带来的提示是:
气质没有所谓好与坏,仅仅是与生俱来的特征,所以曾经亲子间发生的很多冲突和矛盾,双方或许都没有错。
如果爸爸妈妈认识到孩子的某些行为其实很正常,而自己因为气质特点的原因,对这些行为的容忍度很低,所以容易因此担心、沮丧、发脾气……就已经很有帮助。例如:
妈妈对噪音敏感,却正好在抚养一个非常活跃的四岁男孩。
妈妈觉得很烦恼,这没有错;
而四岁的男孩很活跃,也没有错。
我们不应该去改变妈妈,也不需要去改变男孩子,这都是把劲儿使错了地方。
不如想办法给男孩创造释放精力的机会,同时给妈妈创造休息的空间,以及让妈妈学习一些快速放松的方法。
尽管爸爸妈妈无法改变自己和孩子的气质,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养技巧。
确定哪些方面是你的优势,哪些方面可能是劣势,以此为基础,找到对自己和孩子更有帮助的新策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