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等级观念不断恶化。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一些所谓的“富二代”层出不穷,寒微子弟也不在少数。尽管他们都是孩子,但等级观念和攀比心理也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体现。他们之间攀比很少会比较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不会比较品格的高尚,而是热衷于比较谁的父母赚钱多,谁的衣服是名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在学校常常会别人蔑视,以至于内心很失落,甚至成为了一种心理负担。
当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被别人蔑视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呢?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支几招。
一、贫寒不是耻辱,是一生的财富
安金鹏曾经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获得者。他上中学时,家境十分贫困,有时连蔬菜都吃不起,肥皂都用不起,靠吃剩饭维持生活。但是他却刻苦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夺得了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进入大学以后,安金鹏深知自己不能和其他同学比条件,就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了,终于收到了哈佛大学的通知书,并得到了全额奖学金。
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艰难成才的故事在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如何在磨难中坚守自己的信仰?贫困是力量,不是逃避困难和责任的借口。贫困不是耻辱,而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有过贫困经历的人更有应对困难的能力,更有拼搏进取的胆识。
二、人缺什么都不可怕,最不可缺的就是志气
有句古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说的是人在困境中丧失志气,没有骨气,就是使自己陷于贫困的根源。都说事在人为,关键看要人有没有志气,能不能抓住机遇,是否能学到真本事,努力去脱离贫困。
小编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在农场主家做事,不小心把一个珍贵的花瓶打碎了。农场主让穷人赔,穷人赔不起,被逼无奈,就去祈祷像神父讨主意。神父让他学一种粘贴陶瓷的工艺,并要求他到后边的石壁前乞讨上帝。结果他听到“能将花瓶粘好”的声音,于是就下定决心去钻研。终于,一年后他学好了工艺,当他再次回到教堂感谢神父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石壁就是一块回音壁,他听到的声音完全就是自己的声音。
通过这个故事,家长要告诉孩子:当遇到困境的时候,要想法设法的自己救自己,要敢于尝试,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总想着依靠别人的帮助,那么终将失去维持生存的力量和勇气,并最终永远贫困。
三、真才实学,胜过富家子弟
虚荣的攀比只会让人扭曲心灵,只有正确的比较才能激励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和同学之间横向比较并非是坏事,关键是看你什么心态。有的孩子会流露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不满,总爱与富家子弟盲目攀比,嫌贫爱富,嫌自己穿得差,吃得次,甚至还埋怨父母无能。这样的话,越比越自卑,越比越沮丧,就会丧失信心。
其实,我们看看身边,不少品学兼优的孩子也是出自寒门,因为,贫穷可以使人更加真实的体验人情世态,让人懂得生活的真谛,让孩子更加珍惜眼前得来不易的学习生活,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贫穷,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说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就去成为贵族的祖先。当孩子将信心放心自己身上时,就会永远充满力量。家境贫寒的孩子如果被人蔑视时,家长不妨告诉孩子,只有把时间和精力投给自己,才能不断的收获知识和力量,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