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别动不动就想“主宰”啥的

别动不动就想“主宰”啥的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罗素、爱因斯坦、杨振宁等等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说过相似的话。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多种角度,可以解释说“科学原本是为了打破神学,却最终会发现一切努力反而会成就了神学才是真理的本源”,也可以解释为“宇宙的主宰,才能称之为神。而科学的方向就是朝向成为主宰而努力”。无论如何,“朝向成为主宰而努力”并不代表着人类当下就有了“主宰”的能力,就可以像“主宰”一样。没有这种能力,却以为自己就是“主宰”,颐指气使、招摇过市、自鸣得意,这就是爱因斯坦另外一句鲜为人知的论断:“大部分都在做‘无意义’的努力与追求”。

每个生命都是自然孕育而生的,当然也包括人类。但是不少人都莫名其妙地认为“顺应自然”就是“被奴役被压迫、水深火热、不抗争便没有活路”,把自己每天生活的意义定义为“怼天怼地” ,是不是可笑的逻辑?动不动就“改造”、“征服”,这些只是无知且狂妄。任何科学家,无论什么领域,都是以“观察”、“总结”做为研究的手段,“观察总结”本身的目的,在于“领悟”,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被我们所领悟的道理,才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这种应用也不是“征服”,而是“顺应”。区别在于是否要打破秩序、打破平衡?“顺应”就是“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利用规律,但不要打破秩序、不要打破平衡”。

“钻石”的认知,不折不扣是人类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储量、应用价值”都与“价格”严重背离。除此之外,关于“石油”的认知,这恐怕也是如此。“石油不是清洁能源”这已是共识,然而“石油是不是不可再生?”、“石油是不是稀缺,几十年内就会被采光?”、“石油是不是就应该被提炼加工、被烧掉,才不叫浪费?”这些问题,越来越禁不住推敲。“有了核能,为什么还要烧石油?”“被采光的油井,为什么间隔数年或数十年后又会重新出油?”现在有一种关于石油的解释,似乎更加合理:地球是一个生命体、是有机体,地球也需要新陈代谢、物质流动。那么“石油”,这种流动的有机物,就是“地球的血液”,担负着维持地球生命的使命。无论如何,怎么能在还不知道“是不是过量开采”的情况下,就随意乱采呢?而且明摆着“核能”“太阳能”远比“石油”更高效。人类最要命的陋习是什么?总是在没完全搞明白的情况下,就瞎捣腾,就去打破平衡、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甚至明知道怎么做更好、更合理,却因为一己私利,故意“隐瞒”、“炒作”、“误导他人”。

“观察、总结、思考、顺应”,“尊重自然、尊重平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屑于“观察、了解、总结”,却热衷于“打破规律”“钻漏洞”,甚至以“打破了规律,却逃脱了惩罚”为崇拜对象,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终究会害人害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86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