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古代皇帝第一狠人 北朝难得的明主——周武帝宇文邕

中国古代皇帝第一狠人 北朝难得的明主——周武帝宇文邕


南北朝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门阀政治的阴谋史。敢亲政的皇帝三天两头就真 · 当场去世:不是后世很隐晦的“暴病”、“雷击”之类的阴谋,是当着朝廷的面就把脑袋砍下来,下面的百官还在喝彩的那种。大家族私下里一合计就又拥立一个战战兢兢的小屁孩登上九五之尊。
贵族政治在这段时间达到了最巅峰;权臣比刚刚开始礼崩乐坏的东汉放肆多了,皇帝就是个提线木偶。整个中国的中央集权化进程差点集体倒退回前秦时期的天下割据,满地都是想借机黄袍加身的军事阴谋家和贵族割据门阀。纵观整个封建史,像南北朝这么黑暗的时代,还真的很难找出第二个来。
一.
做皇帝,一辈子总免不了杀人被杀两件事。
在我的想象中,皇帝杀人,要么是沉着冷静,朱笔一挥,世上就算没了这么一号人。或者气急败坏,大吼一声“拖出去砍了!”于是金銮殿上就回荡着大臣的哀嚎
“我为帝国立过功!我为先皇流过血!”
最刺激的也就是康熙,像个孩子王一样一招呼,十来个小侍卫一拥而上,把个鳌少保摁在地上摩擦一番。小皇帝多半看得不够过瘾,还要使出一招狮吼一阳指:


“你过来呀!”
直接上场动手的皇帝,不多。
那些入主中原的,多半是发型酷炫的酋长,左手持着圆月弯刀,右手拎着一个大脑,身后是戒备森严,战旗猎猎。
至于皇上会武术,刺客挡不住这种,多半是小说家言,做不得真的。
所以当我读北朝史,在一本正经的文言当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我的惊讶可想而知。
原来真的有这么一位皇帝,用一种非常屌的方式,亲手干掉了他的仇人。

二.
宇文邕觉得自己太他妈窝囊了。
年轻英俊的皇帝每天夜里都会在床上惊醒,醒来的时候窗外的宫灯照着树枝映在地上,影影绰绰的像是一个舞剑的将军。
“操!”
祖籍内蒙的少数民族皇帝看着地上树枝化作的将军,内心的愤懑与忧愁脱口而出。
转过头准备躺下,却又吓得一激灵。
侍寝的妃子瞪着大眼睛:
“现在吗?陛下”
宇文邕此时此刻对妃子没什么兴趣。他想操的这个人,叫宇文护,从辈分上来讲,是他堂哥。
别误会,这不是耽美加乱伦的小黄文。宇文护,字萨保,缩写SB。他此时的头衔是北周帝国的大司马,爵位晋国公。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宇文护在帝国的地位,那毫无疑问是

两个字
真屌
三个字
屌爆了
当年宇文护的叔叔宇文邕的爸爸北周太祖宇文泰驾崩的时候,拉着他的手,气若游丝地说:
“我的儿子们都小,帝国....就...靠你了..好...好辅佐...你弟弟。”
宇文护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用心辅佐了弟弟,然后发现自己辅佐的不是很成功。
“你这娃,咋这么不听话呢”宇文护杀掉弟弟的时候遗憾地说。
公元557年,宇文护杀宇文觉。
痛失堂弟的宇文护只好再立另一个弟弟宇文毓为皇帝,以便践行自己对叔叔的诺言。然而皇家亲情的淡漠让他再一次失望了。
“不听话不听话不听话!”宇文护痛心地说
“那就杀了吧”
公元560年,宇文护杀宇文毓。
连失两位幼弟的宇文护再次把目光投向叔叔的孩子们,这一次,他代表历史与命运,选择了宇文邕。
“我一个鲁国公,怎么跑到长安来了呢”宇文邕都快哭了。
“大司马已经决定了,由你来当皇帝”传旨的太监说。
那是公元560年。

宇文护觉得自己作为权臣,简直是行业典范。
掌军权,杀皇帝,凡十五年,官拜大司马,位极人臣。
人生至此,已然圆满。
当然,大司马宇文护从来没想过功成身退,废话,权臣有功成身退的吗?权臣的命运,只有两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或者一招不慎,身首异处。
必须是前者。宇文护心想,他每天都在琢磨着,这第三个弟弟,什么时候才能叛逆一点,不听话一点。
他的屠刀早已饥渴难耐。
可惜,宇文邕实在太听话了。这个傀儡皇帝,除了每天吃喝睡,就是去跟老妈(太后)唠家常。宇文护说东,他不说西,宇文护撵狗,他不追鸡。
所以你看,命运这东西,有时候大大地狡猾。宇文护心想。百依百顺的皇帝,反倒挡在皇位面前。
一步之遥啊。
宇文护等待太久了,他想他应该时常跟皇帝弟弟谈谈心。
青少年嘛,多批评批评就逆反了。
公元572年一个春天,北周大司马宇文护进宫拜见自己的堂弟,北周帝国皇帝,天王宇文邕。
哥俩走在宫里的小路上。宇文护晃着胯,一边问皇上:
“你妈最近干哈呢?”
这是一句双关,嗯,一定是的。
宇文邕已经习惯了堂哥的这种不友好的双关,他按照比较礼貌的一个角度作答
“她,一天也没啥事儿,有时候跟我俩整两盅”
宇文护咧开大嘴,笑得像一个两百斤的孩子。一边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幽默自鸣得意,一边尽一点人臣之礼:
“老太太岁数大了,少喝点,别整的跟高洋似的像个酒蒙子。”
如果你了解一点北朝历史,你就知道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欠揍了。高洋是与北周对立的北齐的前任皇帝,以喝大酒和精神分裂而闻名,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爱好裸奔的皇帝,也是全天下的笑柄。
宇文邕的怒火止于喉结以下,恐惧却伴随着颤抖的声音从嘴里传来。
“要不,大哥,我拜托你个事儿吧”宇文邕有点讨好地说。
“啊,你说,咋地?”宇文护大剌剌地说。
“一会儿你劝劝我妈吧,她也是你婶儿,你给她念念《酒诰》,劝她少喝点儿。岁数大了,犟,不听我的,你说话管用”
“哦了”宇文护一边笑一边答应着。
撩一撩皇帝,抖一抖威风,
这种感觉,真是太爽了。

太后寝宫里弥漫着一股酒味。
“太后啊”宇文护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皇上说你最近,酒喝的挺凶啊”
太后一听宇文护的声音,酒醒了一半。
这个杀人魔王,已经夺走了他两个儿子(不都是亲生的)的生命。幸好自己对他还没有什么威胁,留得一条老命,还能以醉度日。
“啊...啊...没事儿喝点儿,不多”太后战战兢兢地说。
“婶儿啊,祢罗突(宇文邕小字)让我给你念《酒诰》你可听好了啊,别喝恁老些酒”
太监递来一卷书简,宇文护开始念《酒诰》他识字不大多,念的磕磕巴巴的,可是在太后听来,这个曾经杀了她两个儿子的权臣的粗嗓门,就像是一把锉刀一样,除了借酒消愁,她又有什么办法来缓解恐惧呢?
《酒诰》还在磕磕巴巴地念着,太后还在战战兢兢地听着,皇帝,此时站在宇文护的身后,在这间宫殿里,就像是一粒灰尘一样,毫无存在感。
宇文邕盯着眼前这个大脑袋,这是他前半生最大的噩梦,如果他继续存在在这个帝国里,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皇帝,就连囚犯都不如。
恐惧,尊严,抱负,仇恨,交织在一起,宇文邕的心跳动在嗓子眼里。
这一刻真的到来了。这个权倾朝野的堂哥,这个身经百战的权臣,在充满了家庭氛围(笑)的太后寝宫里,在酒蒙子太后和二傻子皇帝面前,完完全全放松了戒备,一边大声朗诵,一边抬眼瞅着太后哆哆嗦嗦的囧样,留给弟弟一个庞大的背影和左摇~右摆~的大头。
宇文邕发现自己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东西。
是块玉圭。
冰凉的,滑腻的,不太趁手。
但是眼吧前儿就它了。



在这块昂贵的板砖下面,是属于宇文邕的时代
“我!C!你!妈!”
宇文邕平生第一次在堂哥面前说脏话。
真鸡儿爽哦。
玉圭打在宇文护的后脑勺,《酒诰》戛然而止。诺大的大殿里还回荡着陛下的脏话
“C你妈....”
“你妈...”
“妈...”
宇文护拼命想转过头去,看一看这个终于不再听话了的弟弟。
但是第二下暴击到来了
“骂我妈!”
第三下
“杀我哥!”
第四下
“欺负我!”
宇文邕一下又一下打得自己气喘吁吁,而宇文护此时已经变成个血葫芦,一屁股坐在地上
年轻的皇帝喘着气靠在身后的墙上,一边对着太监,指着堂哥说
“给我...干死他!”
公元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

五.
我一直觉得宇文邕是历史上最有雄才,也是最酷的皇帝之一。历史上敢威胁皇帝的人不少,被杀的也很多。
有的皇帝喜欢用毒酒,太娘炮。
有的皇帝喜欢用白绫,太文艺。
还有的皇帝,藏了一大帮羽林军在屋里
“等会儿听仔细了,摔杯为号”
“等会儿听仔细了,摔瓜为号”
“等会儿听仔细了,摔....为号”
阴谋啊,权谋啊,
实在太过烂俗。
572年那个春日里,长安青年宇文邕到底有没有安排一场处心积虑打死权臣的戏?我认为他是没有的。宇文邕是聪明的,是谨慎的,没有准备好接掌军队,没有卫士做内应,他没想在那一天杀掉宇文护。但是,就像宇文邕事后说的那样:
“我没忍住,这逼太气人了!”
历史是很厚重的,厚重到一切的一切,都要用一本正经的文字来描述。所有红尘爱恨,所有江湖情仇,都变成了史家的微言大义,文人的骈四俪六。
没意思。
而宇文邕,这位后来的雄才君主,大一统王朝的奠基者,却用最不像皇帝的举动,把自己最真实的心情,画在了历史之上,让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听到他的内心独白---不是家国天下,不是苍生黎民
“我忍你太久了!”

以下是《资治通鉴》原文,对凶案现场的描写:
“帝每于禁中见护,常行家人礼,太后赐护坐,帝立侍于旁。丙辰,护自同州还长安,帝御文安殿见之。因引护入含仁殿谒太后,且谓之曰:“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因出怀中《酒诰》授之,曰:“以此谏太后。”护既入,如帝所戒读《酒诰》;未毕,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帝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卫公直匿于户内,跃出,斩之。时神举等皆在外,更无知者。”

在惜字如金的史书上,这段惊心动魄的政变只占用了不到几百字。可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我们依旧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当时的刀光剑影和暗流涌动。周武帝以一种非常古典的中国式复仇,痛快淋漓地对这名藐视皇权的大冢宰进行了终极的报复。很难想象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在刚刚即位的七年内到底是怎样的忍气吞声,到底是怎样的暗中积蓄,到底是怎样用自己不事戎马农耕的手,拿着一个玉圭,一下一下地打爆了仇人的头。整个计划严密得简直不像是中世纪的手笔,更不像是一个傀儡皇帝干出来的事。我在看到这段历史时被震惊的久久不能忘怀,脑海里充满了对一千五百年前的想象。这简直就是极致的暴力美学和复仇故事,昆汀的血浆电影和莎翁的哈姆雷特都要变得黯然失色了许多。

周武帝亲政后的历史记载证明,他真的是一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也是一名很敏锐的执政者,更是一名通晓战略的军事家。他大力推行均田制,并且改进并完善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府兵制。他发现宗教势力的腐败和威胁,及时地进行了灭佛运动,强力地刺激了国家经济复苏。他挥师北伐,亲征于行伍,灭掉北齐,终于一统江北。他还对门阀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为隋唐彻底铲除这一势力做出了历史铺垫。只可惜,不知道是天妒英才,还是太硬核的人一般都活不久,南北朝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进军突厥的路上突发疾病并而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他生前的赫赫武功和雄才大略,为他赢得了“周武帝”这个至高无上的谥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79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