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我都认错了还不行吗!”批评孩子,出现这3种现象要当心

“我都认错了还不行吗!”批评孩子,出现这3种现象要当心

对许多家长来说,批评和奖励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同等重要。


奖励有讲究, 批评当然也有讲究。


如果孩子认识到错误,今后不再犯,皆大欢喜;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往往给孩子带来极大伤害。


如果你的孩子在被责骂后有这三种反应,那么请家长注意: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也许要用一辈子来弥补。


01、沉默不语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形:骂得孩子狗血淋头,自认为什么道理都讲通了,但是收不到任何回应, 孩子连嗯嗯啊啊都懒得,只是沉默。


家长们对此的形容是“骂皮实”了,怎么骂他都没反应,是没皮没脸了。


当一个孩子被责骂不说话,当然可能陷入内疚情绪中而沉默,但更多的是因为父母的怒吼感到自身的不安全和恐惧。


尤其是在经常体罚孩子的家庭,孩子稍微辩解一句,即被回骂“顶嘴”,家长的火气一上来,一顿打是少不了的。


长此以往,他们干脆就沉默了。


虽然满心不服,但是却懒得反驳。


这种状态是很危险的,他们小小的心里会深埋下一颗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是父母的一次伤害。


当伤害积累,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未来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直到爆发的一刻,父母才会幡然醒悟。


02、怒气冲冲


你发现了吗?在平常时候,好像有些孩子的音量就是比别的孩子要大上很多,就算是平静地说话,也常常拔高嗓门。


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以“吼叫”来进行批评教育的家庭中长大,他们受不得一点委屈,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就算是自己错了,也拒绝承认,还大吼大叫,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他们不承认自己错了也很简单。因为在他们做对的时候、“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家长曾经误判过,给予了他与行为不相匹配的责骂。


当家长认为孩子所有的语言都是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找借口,孩子再怎么解释也没有用。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所有行为合理化,产生“都是他们不理解我”的孤独感。


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孩子往往社交关系不良,毕竟谁也不愿意和一个暴躁的小朋友建立友谊。


继而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怪癖:乱发脾气、喜怒无常、孤僻等等,往前追溯过去,其实都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03、敷衍应付


钟丽缇和张伦硕参加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时候,哪怕在镜头下也有很多矛盾。


夫妻之间的矛盾不可怕,谁先低头也无所谓,问题在于张伦硕道歉的方式:“你说的都对,我不说了,我不敢惹你还不行吗?”


敷衍地认错,矛盾还是会爆发。


这就跟家长训孩子的时候一样,当孩子满口答应“好好好,我错了”,却一脸不屑的时候,谁会不马上火山爆发?


孩子无法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嘴上说着道歉的话,心里却对自己遭到的指责不服,很显然,这也不是父母责骂孩子希望收获的效果。


仔细一想,孩子的需求很简单:迅速结束战斗,我还有自己的事儿呢。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反思亲子关系是否和睦,如何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


其次思考一下,是不是从前批评孩子的时候,把“成功”都建立在孩子的认错上?


俗话说“知错就改”,可没说“认错就改”,孩子钻了个空子,自认为认了错就算了结,这是家长从前就没有教授道理的表现。


04、批评孩子有多难?


不得不承认一点,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们对孩子的批评通常都是粗鲁的。


但是为人父母,必须深刻认识到,不顾孩子心理感受的批评通常是破坏性的。


它不仅不会让孩子聪明懂事,还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三明治效应”,认为提出批评的最好方式是先肯定孩子的优点,表达自己的爱意;然后慢慢说出自己的批评或建议;最后,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希望,表达对孩子的信任。


这样,接受批评的孩子心里就不会立刻抵触,更容易接受。


我们都说教育孩子是一种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本身。


在孩子的眼中投射出你的倒影,在孩子的性格中有你的组成部分,你是他的过去,他是你的未来。


只要以良好的沟通为前提,再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真正“知错”,积极“改错”,也许并不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03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