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恒大又一次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恒大又一次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撰文:安迪

2020年,恒大又一次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1996年恒大从广州一家小地产企业起家,伴随地产黄金二十年的风口,凭借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策略快速扩张,迅速成长为国内龙头房企。


恒大审时度势,2015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去库存”的背景下,继续突飞猛进,土储从2015年的1.56亿平方米上升到2017年的3.12亿平方米,短短两年时间内扩张了一倍,庞大的土储规模很快被验证,这将是恒大克敌制胜最强的“尚方宝剑”。


高杠杆与高负债是房企快速扩张的一把利刃,却也容易误伤自己。2017年,在一众房企疯狂圈地时,敏锐的恒大开始放慢脚步,净负债率从2016年的450%直降至2018年150%的水平。


如今,随着房地产回归实体经济属性,房屋要落实到百姓居住的实际需求中,过去买地即富、拼规模增长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地产企业而言,需要从量的扩张转向对质的要求。


驶往新时代的航向已经改变,在2019年恒大业绩发布会上,恒大再一次调整战略,明确“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战略目标,关于“降负债”,更是强调“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势如破竹:高增长的业绩保障

2019年,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额6011亿元,顺利完成2019年定下的6000亿目标。2020年销售目标再上一个台阶,对外公布6500亿元,但内部销售指标攀升至8000亿,并且力争到2022年实现1万亿销售目标。恒大决心用3年时间剑指万亿销售额,到底是什么给了它如此勇气?


今年开年以来,面对突然而至的市场风险,恒大迅速做出应对,率先开启网上购房,“无理由退房”+“最低价锁定期”的双兜底策略,叠加史上最低折扣活动,一系列有魄力的决策行动开创了互联网卖房新局面。


这一创新举措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节后传统淡季环境下,恒大一季度销售额逆势大增23%达到1465亿元,销售回款大增55%实现1133亿元,问鼎全行业。



一季度业绩“开门红”,给了恒大充分的信心。亮眼的一季度成绩单背后,是能攻能守的高效执行团队,在一套良好的组织机制运行下,恒大有足够的底气喊出万亿目标。


恒大“行军作战”,先锋部队打下了漂亮的一战,但是光有部队在前冲锋显然是不够的,后需“粮草”至关重要,对于恒大,粮草就是其手握的优质土储。


落袋为安:广积粮的土地储备


土储,也是恒大战略第二步“控规模”的关键。


从2004年起,恒大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求适合开发的优质土地进行布局,到2017年土储规模达到惊人的3.12亿平方米,位列各大房企首位。到2019年,恒大土储规模依然高达2.93万亿,其中67%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由于布局时间及时,恒大的拿地平均成本仅为1800元/平米,成本优势尽显。

我国城镇化经历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9.98%,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城镇化进程将会逐步放缓,加上目前“大省会”、“都市圈”的城市发展趋势,恒大手握67%的一二线土储是一笔不可替代的优质资产。也就是说,恒大不仅“存粮”多,而且质量超群。


在如此规模的土地储备下,恒大明确“控规模”的战略目标,计划每年减少3000万平方米土储,3年累计减少9000万平方米。正是因为储备丰厚,在新增土储环节,恒大将从以往每年6000-8000万平方米的水平减少至4000万平方米的水平,通过“控规模”少支出实现“降负债”


到2020年,恒大计划将土储稳定在2万亿平方米,即便如此,3年以后2万平方米的土储规模依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对恒大而言,面粉落袋为安,面包自然不愁。


雷厉风行:降负债的空前决心


2020年,恒大再次转舵,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经历2017年“三低一高”的战略调整,恒大已经有过一次全面降杠杆的经历,当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消化1300亿永续债。如今再打“降负债”一役,恒大有着足够的经验。


在当前“稳”字当先的地产宏观环境中,恒大率先转身去杠杆,既有“高增长”的实力,又有“控规模”的能力,一手“开源”一手“节流”,恒大“降负债”势在必行。恒大已经明确,未来三年内每年平均要将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元。


据恒大管理层介绍,现有2.93亿平方米的土储中,2020年可售货值达到1.27万亿,倘若按64%的去化率做保守估算,就可以实现8110亿元的销售业绩,顺利拿下销售目标。


“高增长”目标下力争销售额大幅增长,“控规模”下确保土储负增长。


许老板在业绩发布会现场算了一笔账,依据过去两年的回款数据,如果2020年实现8000亿销售额,回款按照7000亿计算,就可以增加2500亿的销售回款,同时恒大每年减少3000万平米土储就等于减少600亿的支出,一增一减下势必可以实现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元的目标。


在“开源”环节,后方有强大的土储实力,房屋套型以刚需房为主,为恒大实现“高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加上敢为行业先的创新销售能力,恒大有足够的信心确保“高增长”。


在“节流”环节,除了控制土储规模,恒大统一规划、招标、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赋予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恒大一直以来的优势。


过去24年间,恒大在每一次变化中,都能在时代的浪潮里找准自己的定位,能穿过市场风浪看清航行的方向。而这回,在“高增长”和“控规模”的清晰战略规划下再度起航,“降负债”势在必行。


而从更大的角度看,在中央“房住不炒”的纲领之下,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已经慢慢被剥离,考验一家房企硬实力的因素,也回归到成本控制、土地储备与产品品质,随着“降负债”进一步推行,市场和消费者都会看见一个全新的恒大。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49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