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父母别这么养孩子,孩子长大容易和你不亲

父母别这么养孩子,孩子长大容易和你不亲

在孩子长大懂得一些人事的时候,就有很多家长开始发现:自己的孩子怎么跟自己不亲近了?生活中也没几个朋友,平时放学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也从来不出去玩。长这么大也从来没有跟父母谈过心,有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一个人扛起来,从不依赖别人。


虽然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很“懂事”,不麻烦别人也不会给父母惹祸,但是却和所有人都很疏远,永远孤独的样子,看起来更令人担忧。这很可能是孩子小时候就被埋下了“孤僻”的根基,多半是父母养孩子的方式有问题,父母应该多多注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和父母变的生疏吧!

一、孩子小时候家长从不抱从不哄

孩子小时候是很脆弱的,对于大人特别是父母的依赖与生俱来,如果父母小时候就没有回应过孩子的依赖,很容易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现在很多家长受到许多观念的影响,都知道了孩子小时候就不能过于溺爱,要知道放手让孩子经历一些困难,让孩子学会独立。但是有的家长在吸取这些育儿知识的时候过于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孩子完全不能宠着,从小就要让孩子自己哭着长大,不给予安慰。这种看似让孩子自己快速学会独立的做法,却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小就学不会对别人的依赖,长大后也就成为一个凡事只想自己扛起来的人。


其实孩子的感情是需要被回应的,当一个孩子哭闹、悲伤、痛苦的时候,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支持,让他们发泄出来,给他们安慰,让他们情绪稳定。这时候家长的拥抱、安慰都可以让他们学会感受爱,有利于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孩子3岁之前,是一个快速吸收周围一切信息的时间,这时候家长尤其是怀胎十月剩下孩子的母亲们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大。所以作为母亲,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母爱,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请一定要抱一抱、亲一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滋养。


二、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放养

小时候班上总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向来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从来不干预,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见。也就是所谓的“散养”。这样的孩子通常是父母有工作,过于忙碌,所以对于孩子他们产生了愧疚,也就无限地放纵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对孩子的事情却完全不闻不问,就好像父母对孩子只需要提供物质支持一样。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年到头来见不到几次父母,遇事也不需要和父母商量,生命中有什么大事或者难过的情绪爆发,父母也不会帮自己解决,那么他们要如何和父母产生亲情上的羁绊呢?

这种散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情感和性格上会有极大的缺陷。长大后多半是随着自己的心离开父母,到远方流浪,除非生老病死,多半不会想起自己的父母。


这都是因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导致的。特别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重大事件缺乏参与,使得孩子与父母无法产生共情的心理。所以父母要可以选择散养的方式,但是在孩子有困难、或者有什么重大的喜事发生时,一定要及时回应。

三、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别人养

同上文的散养有一样的理由,从小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的父母大都也是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但是除了会形成和孩子无法产生情感共鸣的后果以外,将孩子交给无论是保姆、司机或者是上一辈人抚养,都会让孩子形成低自尊的心理问题。


低自尊的人不太愿意检验他们对自己的推断,并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对人际关系、社会过分敏感。

低自尊的人常常把事情往坏处想,而且付出的努力较少――尤其当任务充满挑战而且费力的时候。因此他们在学业、事业中取得的成功也较少。通常低自尊的人用不断地批评来胜过他人,因而常常使自己变得孤立。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连父母都可以抛弃自己,把自己丢给别人带,那还有谁会来爱自己?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从多方面参与,不论是物质、情感,还是心理上的连接,都需要父母去经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89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