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火星已经进行了四十年的探索,许多证据显示这颗红色的星球也曾是一颗环境适宜的世界,表面也与地球一样遍布了海洋和湖泊,只是这一切在火星的磁场突然消失之后就改变了,包括水和大气层慢慢地被太阳风刮进了宇宙中,这颗星球也就变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样子,不过科学家还是根据火星如今的地貌模拟了有海洋的样子,看起来确实就是一颗有生命的行星。
虽然科学界把火星称为沙漠型星球,但多年的探测发现在这颗星球上依然有水存在,2008年登陆火星的凤凰号探测器在着陆区域挖了一个浇坑就发现了固态水,这个惊喜发现证实了在火星的地表以下存在大量的水,如果人类要在火星建立基地就不用担心水源的问题,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轨道卫星在火星两极也发现了大量的冰,于是就是有科学家提出融化两极的冰盖来改造火星环境的建议。
当然融化火星冰盖的建议只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要知道火星没有磁场连自身的大气层也保不住,表面的水就是跟随大气慢慢挥发到了太空中,如今火星的表面气压只相当于地球的1%,致命的宇宙辐射和紫外线直接照射在火星表面,这让火星地表的环境对人类来说是极不友好的,不过科学家提出了如何改造火星的一个方案——释放温室气体重造大气层,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火星是可以恢复生态的。
根据探测器收集到的资料显示火星的土壤中就保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火星在冬季时足以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冻结在土壤中,探测器在太空中拍到了火星土壤中的干冰情况,许多地区凝结的干冰以网状结构在火星地表上蔓延,即便在每年夏季来临时也只会融化一部分,当然这点干冰即使全部融化也不足以对火星环境产生影响。
火星上温室气体最多的地方就在两极区域,这些地区虽然看起来与地球的两极相似,但其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的干冰组成,不过科学家计算出即便释放火星上所有的二氧化碳也只能让火星大气恢复到地球的10%左右,而且火星的大气层依然不断地流失到太空中,其主要原因还是引力太小和缺少磁场的原因无法留住大气层,但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环境的行星,而且许多证据表明这颗行星曾经的环境甚至比地球还要舒适。
现在科学家指出改造火星的最佳方案还是建造生态基地,在火星表面用玻璃打造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大量种植能忍耐极端环境的耐旱植物来慢慢改变火星的大气环境,火星虽然获得的太阳热能比地球少,但获得太阳光照的时间与地球是完全相同的,目前NASA制定2028年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就是把登陆舱改造成首个人类居住地,专家认为目前的科技至少需要1000年才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环境,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时间会缩短为数百年。
科学家之所以想要寻找第二个宜居星球的原因,是为了预防地球环境的突变,科学家计算出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那种陨石大约每隔十万年就会遭遇一次,很难想象人类能够在这种毁灭性的灾难中存活下来,虽然科学家通过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了多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但这些宜居星球的距离至少都在数光年之外,对于目前的科技来说几乎都是一个无法到达的。
可以说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能生存的行星,保护好地球的环境远比去改造火星更来得容易,只是目前来说谁愿意成为首批去改造火星的居民呢?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这里将带给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