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15年后父子相认,梅姨案背后的心酸:孩子的“防拐”教育不可少

15年后父子相认,梅姨案背后的心酸:孩子的“防拐”教育不可少

文 |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是父母们最宝贵的财产,父母们付出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爱的滋养。夺走孩子,就像抽掉了父母们的魂,不仅孩子的命运会就此改变,父母们的生活也会破碎。不少孩子被拐卖或是孩子走丢的父母,在失去孩子之后,一辈子都难以从噩梦中醒来。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张被大伙称作“梅姨”的人像,这张照片是通过模拟画像完善而来的,而这位所谓的“梅姨”,是一名臭名远扬的人贩子,多达九起拐卖儿童的案件和他有关。虽然后来被警察官方辟谣,“梅姨”不一定真实存在,但是所牵扯到的拐卖儿童的事件,也不禁令人感到震惊。

梅姨模拟画像

就在不久前,寻子15年的父亲申军良总算与自己的孩子申聪见面,距离父子上一次见面,已经过了15个春秋。

如今孩子已经长大,“小大人”的模样,阳光懂事的孩子让申军良感到欣慰,他的孩子是少数被拐卖之后,还能如此健康成长的孩子。

申军良也不打算去打扰孩子的生活,希望警方和公众不要公布孩子的信息,让孩子继续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生活下去。

其实被拐卖的孩子,多数是不能享受这么好的成长环境的。被拐卖的孩子,有的可能被打成残废上街乞讨,也有的让人唆使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多数被拐卖的孩子,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这份转变多数是悲剧的结果。

孩子被拐卖,受难的不仅是孩子,更是孩子背后的整个家庭。

一、“被拐”家庭背后的心酸

从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就为孩子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孩子的一声“爸爸,妈妈”,就能让父母们为之“赴汤蹈火”,这是一种责任感,更是一份最深沉的爱,所以说失去孩子,对父母,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很多父母走不出那份阴影,生活也难以继续下去,家庭也濒临破碎。

对于那些一辈子找不到“被拐”孩子的父母,伤害不言而喻,而对于那些历经千辛万苦的找到孩子的父母,同样也满是心酸和痛苦。

很多孩子被找到之后,已经过去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孩子已经长大,也有自己的经历和生活,而亲身父母们,不曾参与,及时找到孩子也形同陌生人。

二、孩子“防拐教育”的必要性

多数的孩子在被拐之后,是过上水生火热的生活的,不能在亲人陪伴下成长的孩子更加容易缺爱,所以说作为父母,都不应该掉以轻心。

对孩子的“防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孩子的安全保证,很多家长不能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危险和隐患,就容易导致孩子的处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

对孩子进行严肃认真的“防拐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能让家长们提高警惕。

三、孩子的“防拐”教育,家长别停下

1. 让孩子不要相信“不认识的人”。

相信多数的家长,包括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防拐”教育,都是让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但其实孩子对“陌生人”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多数年幼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区分一个人是不是“陌生人”。

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时候,可以换一个孩子比较容易理解的词汇,也就是“不认识的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同样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去讲大道理。

2. 应该让孩子懂得一些基本的“求救”技巧。

家长们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中,要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比如在像周围的人求救时,可以通过一些大一点的动作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让孩子把父母的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背下来;让孩子知道可以找什么人求救……

3. 模拟和演习会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以孩子的认知和阅历,很多道理和方法论孩子是很难理解的,这时候家长们就可以让孩子多去实践,让亲身经历。

家长们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防拐”进行演习,让孩子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有更好的反应和自救措施。

“防拐教育”其实就是孩子的安全教育,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对于孩子的防拐教育,家长们必须引起重视。家长们无法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防拐”能力,孩子才能更安全。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629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