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父母是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人,因此亲子之间本不应该有任何的相互隐瞒。但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父母还是应该摆明自己的立场,以免孩子混淆认知,引发不良的影响。
当然了,绝大多数父母对于自身行为还是把握得比较有分寸,很少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有一个问题却常常遭到父母尤其是宝妈的忽视,那便是当着孩子的面更换衣物。
对于这一点,有些宝妈认为,孩子是由自己一手抚养带大,当着孩子的面换件衣服没什么关系,再说也不是直接裸露身体,肯定不会引发什么不良影响。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看看孩子的表现。
王女士对于换衣服必须回避孩子一事就从来没有在意过,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儿子年纪小,根本就不懂。因此,在孩子步入幼儿园以前,王女士换衣服从来没有关门的习惯,有些时候甚至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更衣。
后来,王女士的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却在第一天报到时就给她惹出了事端。当时,王女士的儿子看到了一个穿裙子的小女孩,于是径直走上前去掀对方的裙子。这个举动很快就把女孩吓得大哭,双方的家长也很快闻声赶了过来。
在得知是自己的儿子行为失礼后,王女士急忙向对方家长和孩子道歉。但这时候,王女士的儿子却极为不满地反驳道:"我妈都没这么小气,经常当着我的面脱衣服。我只是掀了一下你的裙子,至于哭成这样吗?"
儿子的一番话让王女士感到羞愧不已,急忙带着他离开。
类似的状况还发生在林女士的身上。与王女士一样,林女士同样在更换衣物时没有注意回避孩子,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孩子上小学之后。
前不久,林女士接到了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在电话中,班主任明确表示林女士的儿子骚扰女同学,希望父母能够严加管教。起初,林女士对此并不相信,甚至在电话里反驳孩子的班主任。
当晚儿子回家之后,林女士向他确认情况。令她没想到的是,儿子不禁没有辩解,反而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行径:"当时上完体育课以后,同桌说她很热,我就让她把衣服脱掉,可没想到她不愿意,我就上前帮她脱,结果老师就说我欺负她。"
最后,孩子的一句话让林女士铭记至今:"同样是女生,妈妈可以当着我的面换衣服,为什么我帮同桌脱件衣服就要被责骂?"
从王女士与林女士的事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更换衣物,非但不能成为增进亲子信任的契机,反而会导致孩子模糊"男女有别"这一概念。那么,这种认知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缺失"男女有别"认知的影响
·引发越界行为
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为界限,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不越过这一界限是对彼此的尊重与保护。但如果孩子从小就对"男女有别"缺乏必要认知,那么很可能不清楚哪些行为会越过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既不能很好地做到自我保护,也很可能给对方带来不利影响。
·模糊自身性别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认同自身性别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孩子不懂得男女有别,那么很可能会在性别认同方面存在障碍,甚至是模糊自身性别,作出一些不符合自身性别的行为。
很多时候,尽管这些行为不会对孩子当下的成长带来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很容易阻碍孩子的心理发展,并且这种阻碍作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影响正常社交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明确"男女有别"这一点,那么在跟异性相处时,难免会作出一些失礼的行为,引起对方的反感。受此影响,孩子的社交势必难以正常进行,甚至有可能因此引发自卑心理。
可见,给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父母如果想要给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
性别教育的步骤
·认识性别
对于孩子的性别教育,最为首要的一步莫过于认识性别。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在萌发性别意识以后,就能够准确地认知自身性别。其实不然,如果缺乏父母的引导,孩子很可能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模糊性别,甚至不认同自身性别。
因此,当孩子萌发性别意识以后,父母应该帮助他们认识性别。这样,孩子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才能对两性行为进行正确区分。
·明确界限
当孩子能够正确认识性别之后,父母就应该帮助他们明确两性界限。两性界限是孩子与异性交往时的行动指南,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会作出失礼举动,既影响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
·规避危险
除了必要的认知教育之外,父母还要教会孩子辨别、规避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将逐渐走出家庭生活圈,融入更大的集体。这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但也是容易发生危险的过程。为此,父母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是很有必要的。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