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有人在问,学文科到底有啥用?这几乎成了高考第一大问。即使是已经在学文科专业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文科专业毕业之后能够派上什么用场。一些文科毕业已经工作的人士,有的同样觉得用非所学,原来的专业没有用处。
一方面高校设置了大量的文科专业,每年录取大量的考生,一方面却有大量的人认为文科专业其实无用,高考填报文科专业不过是无奈的选择。
现实为何如此矛盾?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的文科专业如果在这种百般质疑和矛盾状态中维持着发展着,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不利于文科的发展与繁荣。本号也许解不开这个结,但愿意尝试一下。
1、文科到底何用?
难言确切,许多事情都是模棱两可,这是许多人对文科的印象。有的认为,文科缺乏理科那种严密的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一些文科毕业生表达起来往往是语无伦次,逻辑性差,抓不住要点,把握不了关键,给人杂乱不得要领之感。有的认为,一些人看似博闻强记,知识丰富,实则是一个知识大杂烩,不过是一个储存器而已,构不成一个知识体系。理科对于任何事物都是有确切结论的,文科则不是。在文科思维中,许多事情都是模棱两可,说不清楚,要答案的话,准确的无,大概的有,这自然没用。
理科生可以替代文科生岗位,反之则不能,这几乎是公认的铁律。有的拿工作互换性说事,认为文科生能够做到的,理性生同样能够做到,而理性生能够做到的,文科绝对做不到。这种情况既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逻辑思维、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有的进而认为,许多文科专业实际没有用处,完全可以由理科专业涵盖。你看央视的诗词大会,理科生更加出色。
难言实用,没有文科的生活照样精彩,这是许多人的认识。有的认为,文科无非是歌词诗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风花雪月,恩怨情仇,这些能当饭吃?历史多是成王败寇的结论,政治只是争权夺利的诡谲,文学更是空中楼阁的胡思幻想,管理看似无所不会实则百无一用。空谈误国、空谈误事懂不懂?对于社会而言,哪一样离得开理科?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上天入海……即使是文科,也得依靠理科才能生存。笔墨纸砚,活字印刷,书籍装订,资料保存……离开了理科,文科寸步难行。
2、文科工作难找?
有用无用,衡量的直接标准是工作。上学不只是为了头脑充实,更主要是学到一门可能养家糊口的本事。如果离开生活生存去讲有用无用,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不断提出文科到底有何用,更主要的是从找工作角度而言。
从人才市场情况看,理科毕业生找工作更加顺畅,文科毕业生却是一年难过一年。从就业结果看,文科毕业生从事所学专业的并不多,工作跟专业没有多大关系,工作之后还得重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许多人后悔当初的选择。
文科毕业所从事的专业,也多是文员、销售等服务类,即使考个公务员和警察什么的,还是服务类。理科毕业生大不相同,多数从事着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使从事管理工作也是业务管理,即使当文员也是与专业相关的文员。多年之后,理科毕业生往往成为业务专家,文科毕业生多是普遍员工一个。
3、无用还是过滥?
世界上既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也没有百是百有的东西。存在即合理。既然开天辟地以来就有文科,文科自然有其用处。比如文字、文学、哲学、史学、法学,虽然不能当饭吃,却能以其独有的方式让你的饭吃得更好更香。历代官员都是文人出身,而古代的文人都是今天所说的文科人才。孔子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说文科有用还是无用?
从实用角度看,没有文字,理科靠什么发展和传承?文字功底太差,又如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表达明白清楚?文科是记载传承人类智慧的科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是文科给我们传承下来的。有的人说文科离不开理科,可是没有文科,理科又将如何生存?你的数学公式、物理定理还不都是文字符号。如果没有文科,理科那么多的知识又将如何表述和传播?
不过,文科确实是文雅之学,只能是极少数人的饭碗,注定不是所有人的饭碗。如果所有人靠文科去挣钱吃饭,大家都得喝西北风。比如哲学,无论哪个时代,需要几个哲学家,古今中外又有几个哲学家?让成千上万的人去学哲学,自然没有用处。有几个从事哲学方面的工作也就足够了。比如史学,对于治国安邦者极为有用,对于普遍百姓来说又有何用?纵然对历史一无所知,也不影响他们生存与快活。比如文学,不过是生活的点缀,丰富一下业余生活,作为茶余饭后话题尚可,培养那么多文学专业人才自然派不上用场。
文科不是无用,而是专业太多、发展太滥、文凭太水、内容太玄。文科专业招生量远远超出社会需求,这就是毕业即失业的根源,也是大家觉得文科无用的根源。文科专业太滥,也不能保证质量,一纸学历证书而已,学历真的不代表能力与实用。文科专业确实缺乏理科专业那种系统性严谨性,课程设置随意,教学内容粗浅,考核标准宽松,几乎成了水文凭的代名词。
这主要是因为文科专业设置过于随意,很少调查研究,更不知道社会有多少需求,设置专业多是凭感觉拍脑袋,师资配备也很是随意。尤其是在大规模扩招当中,由于投入少、成本低,许多高校一轰而上,使许多文科专业烂了大街。
4、文科不能变成玄学。
任何学科,一旦变成不着边际的浮虚、玄虚、玄远之类的学问,就会失去实用价值,必然被人们所抛弃。老百姓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远没有达到饱食终日、以空洞玄学消磨时间的地步。人们不断在问,文科到底有何用处,其中就有一些文科变成坐而论道、空洞无物、让人生厌方面的因素。
针对文科无用的观点,有的文科专家并不认同。在他们的眼里,文科是很有用处的。但是,他们眼里的用处,与普通百姓眼中的用处,没有交集。这也证明,文科专业存在避实就虚的问题。一位文科专家打了一个比方,以证明文科专业的实用性,可是在本号看来却是恰恰相反,说明文科存在的缺陷过于明显。
这个比方是:家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其次是厨房。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画。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大家坐在客厅品头论足的,最有可能还是墙上的那幅画。这就是文科的作用。
就这个比方看,并不能得出文科有用的结论。客人来了,自然是好菜好酒好茶招待啊,厨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几个人放着厨房不用,领着客人欣赏墙上的那幅画?厨房重要还是墙画重要?这太明显不过,我们的文人却得出墙画比厨房更加重要的结论,这说明文科思维走入偏道。再说,居家过日子的时候多,还是客人来家的时候多,厨房重要还是墙画重要?亿万人们家里墙上没有画,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可是,如果把厨房去掉,你试一试?
有的文人为了证明文科确实有用,又说,跟自然科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期的时候,文史哲这些学科的萌芽就差不多存在了。远古的祖先已经在考虑灵魂的问题,考虑人类从哪里来、死后又去哪里,这是哲学的起点。
这个辩论也犯了推不出的错误。文科里面有一门学问,那就是思维科学范畴的逻辑学,文科人士应该最善于逻辑思维。可是在这个例子中,文科专家的反驳完全不合逻辑。萌芽早就有用处,难道萌芽晚就无用处?考虑灵魂的问题,考虑死后又去哪里,对现在的人们有用吗?文科高级专家都是这种思维模式,不是确实证明文科没有实用价值吗?文科不能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下去。
5、文科向何处去?
正如以上所述,并不是文科一概无用,而是一些文科专业太多太滥太水而致使一些文科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如果文科变成了玄学,那则是百无一用。对于文科而言,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而不是采取根本不可能说服别人的方法去辩护文科有用,这样是不可能吸引人们填报文科专业的。
有的专业表面上没有用处,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用处,是因为设置该专业的高校过多而导致毕业生数量超出社会需求显得没有用处。这样的专业应该大幅裁撤,按照需求进行设置。即使是理科也是这样,无论哪个专业,超出了社会需求,毕业生找工作就变得比较艰难,文科必须压缩招生总量。
有的确实没有用处,这样的专业应该坚决撤掉。在大规模扩招过程中,高校设置了大量文科专业。设置这些专业并非出于社会需要,而是为了承载扩招后的学生,是临时应急之举。这些专业设置比较随意,课程也是七拼八凑,本身就不可能有社会需求,也不可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本事。文科专业还是回归传统专业比较好,这些年新增的专业多数没有明确的适用岗位。文科专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现在的一些专业本来应该是综合性的东西人为地分为若干部分,本身就不科学,也注定没有用处。事实证明,那些确实没有用处的文科专业应该坚决撤掉。
即使是有用的文科专业,也应该压缩招生规模,避免过度供给。现代教育实际上已经是综合教育,理科专业设有大量文科课程,文科教育融入其他专业教育当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文科专业。文科专业发展应该定位于培养文科师资和少量专业人才。比如语言类、史学类、艺术类、管理类都应该如此。
文科专业应该提高培养质量,避免提供“水货”。这个质量主要体现在实用价值上,而不是专家们想当然的实用。某个专业具体培养哪个岗位的人才,这个岗位需要哪些能力,设置哪些课程和采取何种方式,以保证学生在四年的学习期间达到这些能力,都要象工科那样具体明确和特定的实施途径,否则文科专业就不会有用。文科的最大缺陷在于,课课都是理论,门门皆为原则,次次都是书面考试,这是不可能培养能力的,到了实际当中自然没有用处。
文科千万不能变成玄学,千万不能皆是说教,千万不能没有培养目标,必须从实用出发重新进行审视,你说对吗?
(本文为原创;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