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留学生在英国学到正宗的“中式教育”?不是开玩笑,真有这可能

小留学生在英国学到正宗的“中式教育”?不是开玩笑,真有这可能

围绕着是否支持留英的1.5万名小留学生们回国,全民展开了大讨论。

在分析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之后,庭爸却发现了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方面。

有很大可能,小留学生在英国会学到正宗的“中式教育”。这不是开玩笑,真有这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庭爸就来说说这事。


一、说说西方国家的精英教育

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的是精英教育。

一般人会有这样的看法,欧美国家教育充满人性化,不像国内的应试教育一样死板和教条。

下午三点之后,学生就能休息离校,此后的时间也是自由安排,不存在像国内一般的书山题海,挑灯夜读的情形。

可是,这只是西式教育的一面,另一面是:如果你要脱颖而出,必须上高收费的贵族学校。同时,贵族学校的要求也是复杂多变的,压力并不比国内的小。


曾经有位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家长发现,与初到欧美国家所看到的不一样,3点学校放学之后,黑人邻居的孩子快乐的回了家。而华人孩子和大多数白人的孩子,开始带上乐器,背上书包,去上各种辅导班。

在美国,不去辅导班补课,不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孩子,想进入名牌大学,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这位家长惊讶于当地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的说: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二、英国也在向我们取经,在英国的“中式教育”

我们的高考,受到很多人的诟病,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方式,不够人性化只能培养应试教育的书呆子。

但事实证明,这一套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多能打。

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发布,在79个参测国家和地区之中,我国以国家名义参加的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取得了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的第一名。


2019年,中国以绝对的优势继续名列榜首。


PISA是什么?

直白来说,就像是体育界的世界杯一样的地位。

这个可是一个对各国基础教育进行第三方评估的项目,发起者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0年开始,每三年进行一次,测试的是15岁学生的各项学科,反映学生参与未来生活的能力和技能。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挑出来比较的,都是发达地区,选送的,肯定也是优秀学生。要知道,我们还有很多经济落后教育资源贫瘠的地方。

不过,欧美也是选取优秀学生参与,那么,这项排名就有他的合理性在里面。

何况,这是一项全球公认的基础教育的评测。


更加有意思的是,英国意识到自己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弊端,于是开始引进“中式教育”之后,成绩提升明显。



在2019年的这份榜单中,英国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这一切,都有赖于2014年开始的中英教师交流和合作,直接合作方是上海市教委和英国教育部国际司。

至19年底,有近600名中英两国的教师参与了交流活动。

目前,英国1.6万所小学中,约有5000所在数学授课中采用了“中式教学”法。

经合组织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表示:

中国的教学方法在英国课堂推广之后,英国教育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数学,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也许,在英国读书的小留学生们,可以见到来自上海的中国老师,学到正宗的中式教育。

想想这个场面,莫名感人。



三、高考体现的是公平,而欧美要的是精英

实际上,我们是用高考作为尽可能普惠所有国人的教育水准,体现的是公平。

前段时间,当很多省市纷纷推出给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中考甚至高考加分政策时,哪怕只加10分,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给出的说法是:

明确反对给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考试加分,因为教育资源稀缺,应该保证高考的公平性。

他建议可以给医护人员多发钱,让他们用这些钱请家教,孩子成绩也就能提高了。

因此,高考体现的是公平。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是用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从一开始就划分出了两条路线,由此,阶层固化就开始了。

我们看到了很多欧美国家孩子教育上是多么轻松自在,但这些人未来就是上一般的大学,从事一般的工作。

实际上,欧美国家的孩子要出人头地,必须考上常春藤名校,要进这类名校,可不是简单成绩好就行,还得要拿到推荐。



潘石屹前几年给哈佛大学捐了6亿,但在国内疫情方面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这种做法的背后,或许也有对孩子就读常春藤名校的一些考虑。

毕竟,按西方高等教育的做法,吸纳捐款并给予一些适当的倾斜,也是一种常规操作。


写在最后

那么,精英教育下的英国,碰到追求公平下的“中式教育”,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也许,除了在英国上了正宗的“中式教育”之外,

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


小留学生现象愈演愈烈,其实是近年来的事情。

大家还都没有真正看到这个过程中,如此的教育之下,孩子是否真的能成才,是否真的融入到当地,是否能在一番苦读之后,真的成为某些父母“移民的依据”和“光宗耀祖的希望”。

所以,建议真的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真的不着急这几年,先把孩子基础打好了,把费用准备好了,再出国也不迟。

当然,如果重点并不在孩子学习与成才上面,自然不必考虑这些。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945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