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都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孩子犯错误,家长总是会忍不住吼孩子,但是吼完之后,他们又觉得后悔。但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除了吼孩子之外,好像再没有其他的了,如果不吼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其实就是家长在发脾气的过程中也逐渐迷失了自己。
有一些妈妈在生孩子之前对于很多事情都能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的很好。但是一旦他们步入婚姻,有了孩子之后,这些妈妈好像除了焦虑和吼孩子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办法去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还会对自己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非常常见的就是胸闷气短,头痛这些疾病,再甚者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
家长为什么觉得不吼叫很难?
- 一,没有意识到
很多家长真的是对自己的情绪感觉非常的木讷,有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发脾气,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对孩子构成了伤害。其实这种现象非常的常见,算是人的一种共性。
比如说如果我们去问一问那些说话声音比较大的人,他们知不知道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这些人百分之九十都会回答并没有感觉到。这些家长们也一样,特别是当他们正处在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情绪已经影响了他们的理性,这个时候他们更加不可能有意识。
- 二,情绪已经被触动
孩子如果不听话或者是哭闹,家长们下意识就会觉得这是孩子的错,一旦这个开关被触发,那么家长的情绪就来了。这时候面对孩子的大吼大叫就完全这是为了情绪的宣泄,将孩子当成家长坏脾气的发泄口。
- 三,意识到但不解决问题
上文中我们提到很多家长带向孩子发完脾气之后,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做法的不正确,但是他们除了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诫自己不要再做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换言之,他们对这件事看得很淡,并不觉得家长大吼大叫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正。
喜欢吼叫的家长会给孩子带去哪些负面影响?
以前我的孩子曾经给我讲过他在幼儿园中学到了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星星,星星说自己要把爸爸妈妈当成商品摆在橱窗中卖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星星抱怨到,自己的爸爸动不动就发火,他非常的害怕,不想要爸爸,自己的妈妈虽然温柔,但是每天都要对他唠叨。星星要每天哄着自己的爸爸妈妈,防止他们发脾气,这样的生活让他感觉到非常累,所以他不想要爸爸妈妈了。
儿子给我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告诉我,如果自己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对他发火,他也要把我卖掉。我听到之后非常的震惊,原来孩子是极容易受到伤害,对于父母的伤害,他们记得更深。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我以前确实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一丝好处,他们会变得失去自信,即使面对亲近的人,他们也习惯于低声下气的讨好,这样的孩子是极容易丧失自尊和人格的。
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一,读懂孩子的心
越是正在发脾气的孩子,越是需要家长的关心与关爱。当孩子的情绪已经非常激动的时候,家长更要保持安静,避免被孩子激动情绪传染。有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做错了,不要马上批评孩子,因为你往往看到的只是结果,家长需要充分了解事情的原因和过程,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孩子。
二,父母正面回应
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难免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面对困难无从下手,如果能够更加积极的去引导他们,就能够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比如说当家长看到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他,你到了应当上床睡觉的时间了,如果实在遇到困难是可以求助的,当然也可以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这样的回应不仅可以获得孩子的好感,还能让孩子轻松的面对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也给了他们指出了一条可以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与孩子交朋友
很多人都曾经说过,自己最羡慕的亲子关系,就是平等的像是朋友一样的。在这样的平等关系之下,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互相关心,但是又保留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比如说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吃饭非常慢,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大吼大叫的,让孩子必须在30分钟之内把饭全部都吃完,否则就不让他们做什么事。这样的语气怎么可能不让孩子产生反感。其实对于吃饭的这种小事,家长与孩子之间真诚的交流其实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四,每天反省自己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也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的去反省自己有没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是不是需要改正,通过这样每天的反省,能够帮助到家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面对孩子的问题也能够更好的解决。
家长以前不管脾气有多么的温柔,做了家长之后脾气受到孩子的影响,难免就会有大吼大叫的情况,既然认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情况,就要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改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9304.html